11歲快樂小農夫 產銷都行(圖)

臺灣臺東縣關山鎮出好米,也出了一個正港的臺灣之子。才十一歲、暑假過後要升國小六年級的彭思浩,幫忙父親耕耘稻田,開插秧機、還會駕駛中型搬運車,熟練操作烘米機、碾米機、包裝機,還與兄姊共同設計包裝袋標籤,負責宅配銷售,並上網瀏覽充實農業知識;他說,他早在九歲那年就打定主意要在農村闖天下。

煮飯洗衣服 小姊弟包辦

彭家種稻自產自銷,一甲地每期收穫一萬臺斤,彭家七甲地每年兩期稻作可產十四萬臺斤,算是當地的大戶。三年前,比思浩大三歲的哥哥思齊血癌病發,媽媽陪著哥哥長期在臺北療養,家裡煮飯、洗衣、燒柴煮洗澡水的事,就由思浩和大他一歲的姊姊思涵負責,思浩也開始注意爸爸的農務。

彭家是三十多年前從苗栗移居到臺東開墾的客家人,在關山鎮海岸山脈下的電光社區先買得兩甲地,再逐步擴充,開墾出七甲良田。思浩的爸爸彭武麟早年不願屈居農村,寧可到外縣市開大卡車闖蕩,但終究為陪伴老人家而返鄉,並接下農地當起自耕農。

小三就立志 當快樂農夫

彭武麟從沒想到,小兒子對做農更有興趣,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父子同心栽培良質米,思浩國小三年級就開始當個快樂小農夫,嚴父也是良師,稻田成了他最愛的學習環境。

今年暑假他最得意了,爸爸放手讓他單獨駕駛中型貨車般的農用搬運車,一次可載四公噸的稻穀,手排檔、掌握方向盤都相當熟練,事實上,三年前他就會開了,只是老爸不放心,總要坐在旁邊指揮。

收成讓思浩感到滿足,一車車的稻穀載進自家穀倉,送進兩層樓高的烘乾機,再將乾谷倒進碾米機,黃金稻穀變成了白米,再分成五公斤的小包裝,每個程序他都以嚴選規格操作。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今年七甲地的秧苗,也由他開著插秧機逐行逐列耕耘,還得下田拔除雜草。

思浩的學業成績中等,但小小年紀就投入心力經營稻田,跟一般的小孩志向截然不同。他說,長大後不管再讀多少書,他都希望朝農業方面發展,在農村裡闖出一片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