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主妙方 硫分子幫地球降溫

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森提出挽救全球暖化的妙方,他根據火山爆發對氣候的影響進行研究,認為把硫磺分子射入大氣層,可把陽光及熱力反射回太空,達到降低氣溫的效果。

工業活動和車輛使用的石化燃料燃燒後,會釋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助長溫室效應,但另一方面,廢氣中的硫化物也有反射太陽輻射回太空的作用,只是近年來,石化燃料廢氣的增溫效果大於降溫。克魯森想以人工方式增加大氣層的硫分子,讓氣溫降低。


克魯森以1991年菲律賓皮納杜坡火山的爆發為研究模型。當年的火山爆發釋出數以千噸的硫磺到大氣中,導致隔年全球氣溫平均下降攝氏零點五度。


克魯森在8月號的「氣候變遷」期刊撰文,發表「人工提高反照率」方法。他表示,把硫磺放在熱氣球中,再用大炮送上同溫層釋出,理論上六個月後即可發揮降溫效果。他認為,硫分子可在同溫層停留兩年。


克魯森表示,由於政治因素作祟,國際間遏止地球暖化的成效不彰,以科學方法改變氣候的研究不應受到打壓。不過他強調,他的方法只能當作緊急應變措施,因為它會使臭氧層破洞擴大、天空變灰白。至於費用,他估計要250億至500億美元(約台幣8198億至1兆6396億元)。克魯森因為研究臭氧層破洞,在1995年成為諾貝爾化學獎三位得主之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