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遭遇第三次單身危機(圖)
7月31日,是中國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天河的日子。據說,這一夜人間的喜鵲不見了,全飛到天上搭鵲橋,讓牛郎和織女渡河相會。又據說,這一天晚上會下雨,是牛郎和織女重逢時喜極而泣的淚水。這無疑是一年四季最富浪漫氛圍的節慶,被稱為「中國情人節」。這是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是夜,人們都會出門望夜空,尋覓牽牛星和織女星渡河相會。
相約浪漫七夕,這成了有情人的一個心願。不過,今天的中國社會正遭遇第三次單身危機。第一次危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1950至1953年,男性單身居多,中共剛剛執政,新《婚姻法》頒布,多以組織手段干預解決;第二次危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1985年,女性單身居多,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城,新擇偶方式興起,紓緩了這一危機。當今的單身危機開始進入社會公眾視野,學者稱之為第三次單身危機。
一份人口普查資料表明,中國單身人群正擴大,1982年單身戶174萬戶,1990年800多萬人沒有婚配;1990年北京單身男女20萬人,2005年僅南京就達40萬人,北京和上海都已突破100萬人。
2006年武漢萬名白領姻緣會盛況
這一次單身危機呈現出的特點與前兩次有所不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戀觀已經過氣,不再受社會認可,不少單身人士由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此外,白領單身佔了相當大比例,他們往往長相不錯,收入不低,談婚眼光高,論嫁要求高,因學業和工作忙碌,錯失了最佳擇偶機會,無奈地成為單身貴族,他們成了婚戀場上的「弱勢群體」。
按社會學家測算,一個30歲女白領,如果依傳統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僅0.2%,而年齡、學歷和婚喪離異都不計較的「三不計較」擇偶,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在大都市,與朋友聚會常常能聽到女白領類似這樣的話:世間的好男人都哪兒去了?
網上交友、8分鐘約會、父母相親會、婚戀介紹派對、單身族旅遊團……今天交友方式層出不窮,一種「密碼腕帶」的白領交友遊戲正在流行。
在世界風行的彩色腕帶,原本是用於籃球比賽中區別身份的標記,如今是潮流人士的必備單品,成為滿大街的時尚運動。前不久,一種黑色特製腕帶出現了,單身白領男女透過佩戴這種單身標識腕帶,表明自己的單身身份,發出求偶信號。在手腕上捆綁了時尚密碼的這種腕帶,採用純手工製作,黑色底子,上繡有紅色大子母M,這是男性man、女性woman和結婚marry三個英語單詞中都有的字母,頗具寓意。
白領忙於讀書和工作,社交圈狹窄,不過,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超過社交時間,很可能生命的另一半會在路上或某個場合出現。合眼緣卻往往缺少勇氣上前搭訕,但腕帶表明瞭自己單身身份和覓友信號。這是網上一個帖子最初創意的。密碼腕帶的領取者會得到一張實名制會員卡,卡上有單身密碼,領取者透過密碼在網上註冊,發布自己願意提供的個人資訊。網站對領取者身份嚴格把關。領取者在路上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戴同樣腕帶,只需告訴對方自己的腕帶密碼,對方就能在網上透過自己和你的密碼瞭解你的詳細資料,是否能交往而發展關係,就看雙方的緣份了。
2006年5月上海發出了第一批「密碼腕帶」,七夕前夕又發出第二批。今天的上海,2000名單身白領戴著腕帶招搖過市。七夕之夜,這條密碼腕帶搭起了鵲橋了嗎?
- 關鍵字搜索:
-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