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前 一青年傳話救了青龍40萬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北京居民露宿街頭。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發生7.8級大地震,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頃刻間夷為平地,造成24萬人死亡,16萬4千人重傷,舉世震驚。而當年不到23歲的王春青將參加一場座談會聽到的一個消息傳回了河北省青龍鎮,使得縣上的40萬人倖免於這場世紀災難。

據南方新聞網報導,事隔30年,王春青當年將一個重大的消息帶回了縣裡,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1974年中共中央下發文件,指出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緊張,要立足於有6 級以上地震突然襲擊的可能。青龍、寬城、興隆等幾個縣是被列為重點縣的,各縣都成立了地震辦公室。王春青成了青龍縣歷史上第一個地震辦公室的第一個具體做事的人員,當時王春青的科委主任是王進志。

1976年7月14日,京津唐渤張地震群防群測經驗交流會在唐山召開,而當時國家地震局華北組組長汪成民在7月16日從北京匆匆趕到唐山舉行一個座談會,已經參加交流會的王春青也參加了汪成民舉行的座談會。

王春青說,那是一個平常的、事先沒有著重強調的會議,但事後多年才發現有著「重大意義」。

汪成民在座談會的最後講了京津唐渤張地區集中出現了異常現象,1976年7月22日至8月5日之間,京津唐渤張地區將有5級以上的地震,下半年至明年,華北可能出現 8級地震。他要求大家回去以後要對震情重視起來。

王春青將汪的講話記錄在了筆記本上,他沒有想到,20年後,他的筆記本成為了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在聯合國總部的會議廳展出。

唐山會議是在7月19日結束的,那時,從唐山到青龍的60公里路途之間還沒有直達車,王春青繞道北京、興隆,返回青龍時已經到了20日的晚上。王春青回到青龍後馬上向科委主任王進志匯報震情。

在青龍縣檔案館保留的一份「1976年唐山地震期間青龍做的工作」材料中顯示:1976年7月21日,王春青從唐山參加地震工作會議回縣,向科委匯報震情。

7月24日晚上8點,青龍縣縣委召開緊急會議,在聽取王春青的匯報後,常委會作出了三項決定:一是加強各測報點工作,科委要有專人晝夜值班,二是加強地震知識宣傳,三是在800人會議上佈置防震工作。經歷過了邯鄲、邢臺、海城地震後,當時的縣委常委都很重視,幾分鐘就拍板決定了下來。

7月25日,在青龍縣的「農業學大寨」會議上,縣委臨時作出決定:每個公社回去一名副書記和一名工作隊負責人,不准回家,一定要連夜佈置防震工作,及時向群眾傳達震情。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如果真的地震了,對群眾交代不了啊!」當時的縣常委馬剛感慨地說,「如果不發生地震,大不了耽誤幾天工,也沒有什麼,不地震更好啊,老百姓也是半信半疑的。」

經過幾天的動員,青龍縣進入了臨震狀態,學校全部搬到了操場上課,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裡售貨,機關單位改在了防震棚辦公。縣裡的有線廣播反覆介紹著防震知識,王春青那幾晚呆在辦公室值班,他睡覺的時候,房門一直開著。

1976年7月28日3點42分,大地震真的發生了。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北京居民露宿街頭。

其實,青龍震前的異常現象已經陸續出現了。7月24日,縣郊一個清泉突然變渾了,無法飲用。青龍縣與唐山交界處的長城腳下一個叫冷口的溫泉,泉水溫度適中,洗溫泉浴的人很多,7月18日,溫泉突然上升了3℃。午後,有人報告說,發現了黃鼠狼大白天搬家的現象,學校的領導叮囑師生晚上睡覺千萬不要關門窗。

一個年輕人不經意間帶回的一個消息,挽救了青龍縣。距離青龍60公里的唐山在大地震中幾乎被從地球上抹去了,即便相鄰的遷安、遷西兩地,人員傷亡也極為嚴重。資料記載,該縣有180000間建築物在大地震中被毀壞,完全倒塌的超過 7000多間。

相比於唐山的24萬餘人死亡,青龍近40萬人民的生命得以保全了,全縣只有一個人在大地震中死亡,並且是死於心臟病突發。另外還有一個青龍籍人士死亡。「他清華大學畢業後,分到地震局工作,頭天,從北京趕到唐山瞭解震情,被砸死了,還不到30歲。

王春青不無惋惜地說,震後一個多月,他再次來到唐山,發現開會時下榻的商業招待所,已經是一片廢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