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本科生工作還沒譜

大學生就業調查顯示:農學、管理學、工學成就業率三甲專業
 
到今年5月底,仍有近半數應屆大學畢業生沒找到工作。經調查,農學、管理學和工學的就業率排在前三位。
 
昨天,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據介紹,今年我國應屆畢業大學生達到413萬,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課題組,對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16所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進行了4000份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截止到5月底,全國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僅為49.81%,而北京高校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比例達到了60.37%。
 
管理專業就業率排第二
 
課題組對11個學科進行調查後發現,農學、管理學和工學的就業率排在前三位,分別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熱門的法學和醫學專業,就業率只有37.85%和31.01%,屬於後三位之列。
 
課題組組長王麗萍稱,原因是一方面市場需要基礎類學科人才,另一方面學習農學等專業的畢業生以農村學生為主,就業時的期望值沒有城市學生高,相對容易就業。
 
大城市學生認可找關係
 
報告中顯示,四成學生認為,通過托熟人找工作是最有效的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這一比例高達51.29%。報告中分析說,儘管特定的社會關係網路影響了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從調查數據上說,社會關係網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王麗萍說,通常認為人脈關係的形成依托於家庭關係背景,但大學生積極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會關係,不斷累積自己的社會資本也是個人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生預期薪酬額降低
 
調查報告中顯示,有66.10%的畢業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間,而過去月薪2000-3000元一度成為畢業生求職的心理價位。
 
薪酬一直被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對於大學生期望薪酬的降低,王麗萍分析說,大學生已形成較為理性的擇業行為。調查中還有1.58%的受訪者選擇了「零工資」。
 
報告中顯示,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其中,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大學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想法仍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七成企業不看重外語能力
 
在受訪的44家企業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看重外語能力,而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都在60%左右。企業對畢業生自我表達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要求,也都在50%左右。
 
接受問卷調查的大學生普遍認為,缺乏工作經驗成為就業最大的門檻。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制約了大學生就業。
華夏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