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的生態美(三)
住宅建築作為一門實用藝術,無疑應在滿足人們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這一點無論歐洲的哥特式建築理念,還是古巴比倫的土臺建築神韻,抑或日本的唐式建築精神,莫不如此。然則,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中何以會蘊涵著人與自然一體和諧、生態智慧與詩性掌握高度融合的生態美訴求呢?我以為這跟東方文化掌握世界的獨特審美方式密不可分。「東方審美思維同原始思維有著密切的關聯,是原始思維的自然延伸與發展。」[8](P2)而原始思維是一種混沌的、以形象為主的詩性智慧,它的核心觀念是「萬物有靈觀」「生命一體化」和「萬物同情觀」。就此而言,中國古代住宅建築中風水觀念的生態美訴求可以說正是這一審美思維方式的生動展現。首先,這種生態美訴求直接淵源於東方文化中對生命之美的神往。中國古代住宅建築中的風水觀念是建立在郭璞所謂「有生氣」理論基礎上的。郭璞在《葬書》中認為,「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古代「陽宅」風水觀是在「陰宅」風水觀上生發出來的。「陰宅」尚且如此,「陽宅」就更不必說了。)[5](P327)這一觀念對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其他風水理論莫不根源於此。這使風水觀念從一開始就形成了以生命之美為底蘊,以「氣」為中心概念的特殊建構模式,而這種風水模式實際上同「東方審美思維是原始思維的自然延伸與發展」密切相關,「它以‘生命為美’,以體現了以充盈的生命之氣為美,以顯示旺盛的生命力的東西為美」[8](P10),並認為生命形式是「交感」的,是「一體化」的。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談到原始思維的時候,曾深刻地指出,原始人的自然觀既不是純理論的,也不是純實踐的,而是「交感的」,「他深深地相信,有一種基本的不可磨滅的生命一體化(solidarity of life)溝通了多種多樣形形色色的個別生命形式。」[9](P105) 以此來觀照中國古代住宅建築中的風水觀念,則無疑蘊涵了原始思維中關於生命「互滲共感」的神秘特徵。例如「覓龍」觀念,「龍」本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於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生命力旺盛的神異動物。以「龍」來類比風水形勝,正是對生命之美互滲共感的一種形象表達。又如《黃帝宅經》說:「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更是直接把住宅形制與人的生命形體進行關聯比附。以生命之美來規範建築環境與形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的核心。正是在這一結合點上,生態智慧與詩性掌握融合為生態美訴求。
其次,這種生態美訴求是東方審美「同情觀」的必然結果。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中,常常表現出「以己度物」的情感傾向,強調住宅與主人之間的「物我同一」和「同情同構」。認為自然界的山形水勢,一草一木,都與房屋居住者的情感和命運緊密相連,好的風水意味著必然帶來好的前景,壞的地理就預示著不詳的兆頭,甚至住宅環境中某一物的存毀也關乎房主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和情感。例如,上文所提及被看作風水寶地的浙江武義縣郭洞村石拱橋上建的石橋亭,自清代乾隆十九年建成後,毀了建,建了毀,於是也就有了許多與之相關的風水言說,「及其既壞,村中事變頻興,四民失業,比年受災,生息不繁」「一旦頓還舊觀,嗣是民物之豐美,衣冠之赫奕,當必有倍於前者。」(《重造回龍橋記》)[5](P335)因而,這座橋成了村民心中不倒的圖騰,寄託了無盡的情感。正因為「東方‘同情觀’以同情同構、物我交感、物我互滲的眼光看待自然事物,把自然對象的生命同自身生命加以類比,從而形成了美醜觀念。」 [10](P63) 這正是生態審美難於自外於審美客體,必須「參與」體驗的一個重要表徵。故而,中國古代住宅建築的風水觀念必然以諧和有情作為重要的審美尺度,必然寓含著生態美訴求。
最後,這種生態美訴求與詩意棲居情懷密不可分。西方現代哲人海德格爾在對現代性及其危機進行批判的時候,曾引用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詩歌提出:「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生活理想,並明確指出,「棲居是以詩意為根基的。」 [11](P465)他有感於技術理性的惡性膨脹,對早先人與自然的那種和諧關係充滿懷念。而「詩意棲居」必須通過「筑造」才能達成,人只有通過勞作筑造居處,為自己營造一個棲居之所,才能夠在這裡俯視大地、仰望天空。以此觀照中國古代住宅建築的風水觀念,則其中無疑包蘊了詩意棲居的情懷。所不同的是,中國古代這種詩性智慧並不是哲人們反思的結果,而是原始的、渾融的、自在的,是對宇宙模糊體察中產生的審美感悟,是遠古原始思維的自然延伸和發展,「這種思維採取‘以己度物’的方式去感知外物,以類比的方式去區別和把握外物,以象徵、比喻、意會的方式去表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8](P12),儘管住宅建築風水觀的闡釋是以一種變態的神秘風水話語來表達的,但詩意情懷卻是其根本內核,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使它與生態之美密切相聯。「環吾鄉皆山也,出自太行地,北有鹿臺蟠回,高出諸峰。南應歷山馳奔雲矗,倚空向出者,千峰碧蒼翠。東曲隴鱗鱗,下臨大澗。西山隆沃壯,似行而復顧,或曰伏虎山,或曰鳳凰嶺。」[5](P332)從這則明代石碑上記載的風水寶地山西沁水縣西文興村的居住環境來看,難道不正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棲居之所嗎?!東方特有的詩意棲居情懷滲透到風水觀念中必然生發出中國古代住宅建築的生態美訴求。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中無疑蘊涵著生態美訴求,它淵源於東方民族特有的審美思維,是中國古人生態智慧和詩性掌握相結合的產物。這一生態美訴求對於我們矯正現代住宅建築中那種遠離自然本性,遠離生態環境,單純追求住宅面積、居住設備及經濟適用等技術理性觀念無疑是有著借鑒意義的;對於規避工業污染和城市噪音也是十分有啟發價值的;對於倡導社區和諧的人際關係也不失為一劑良方;尤其是對城鄉總體規劃和城鄉社區建設時的環境設計具有特別重要的美學意義。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古代住宅建築風水觀念中畢竟還存在一部分很難進行現代轉換的消極因素,如認為圍牆內不宜種樹,因「口中有木,困字不祥」等落後的封建迷信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在吸收其生態美內核的同時,對東方文化掌握世界的獨特審美方式進行合理的美學揚棄。
主要參考文獻:
[1]蔡達峰. 歷史上的風水[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2]曾繁仁. 試論生態美學[A]. 魯樞元. 精神生態與生態精神[C] . 南方出版社,2002.
[3]佘正榮. 生態智慧論[M]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4]陳志華. 外國古建築二十講[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5]樓慶西. 中國古建築二十講[M]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6]徐恆醇. 生態美學[M].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遺蹟·奇蹟[N]. 羊城晚報. 2004-12-3.
[8]邱紫華 王文戈. 東方美學簡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恩斯特·卡西爾. 人論[M].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10]邱紫華. 東方美學史(上卷)[M]. 商務印書館,2003.
[11]海德格爾選集(上冊)[M]. 上海三聯書店,1996.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f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