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專欄】二難問題

文革期間,全國各行各業都經常搞「憶苦思甜」活動,特別是中小學,更是把「階級教育」、「憶苦思甜」作為一門主要課程。
 
我的一個朋友是上海人,文革期間上小學。由於他家庭出身是資本家,經常受到老師的責難。
 
有一次學校進行「階級教育」,在吃「憶苦」飯時,老師問他:「好不好吃?」他回答說「不好吃。」老師批評他說:「你說這話有沒有一點階級感情?過去我們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吃的連這都不如,吃的是豬狗食,幹的是牛馬活。你固有的小資產階級思想根本瞧不起工人和貧下中農!」
 
又一次,吃「憶苦」飯時,老師又問他同樣的問題,這次他學聰明瞭,他回答說:「好吃」。這次他心裏感到比較踏實,他覺得一定回答對了。令他不可思議的是,他又受到老師的一通批評:「就這你還說好吃?你對受壓迫工人階級和廣大貧下中農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天天給你吃這種飯你願意吃嗎?」
 
後來又有一次,老師又問他同樣的問題,他回答說「現在我的嘴不體會好不好吃了,把這個任務交給我的肚子感受去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