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奴隸般條件 蘋果回應中國供應商風波

美國之音記者蕭洵/一家英國媒體披露說,蘋果公司在中國的iPod電子音樂播放器組裝工廠可能存在侵犯勞工權益問題。蘋果公司發表聲明說,正在對此進行調查。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公司希望避免該公司品牌形象因此受損。而勞工權益組織則敦促對中國存在的「血汗工廠」現狀加以關注。

*郵報:奴隸般的條件*

仍在試圖擺脫侵權官司的蘋果電腦公司,近日又因一則報導陷入新的麻煩。英國「郵報」的一篇報導披露說,蘋果公司的明星產品iPod在中國的組裝工廠存在侵害勞工利益的現象。

該報記者走訪了上海和香港附近的兩個iPod組裝工廠,發現那裡的工人身處「奴隸般的條件」當中:他們每天平均要工作15小時,而薪水卻只有1.6美元左右。

蘋果公司一向以與眾不同的「反大公司」形象作為市場策略,而這則報導則可能使它的形象蒙塵。該公司對這則負面報導做出即時回應,以期避免勢態發展影響公司名譽。

*蘋果回應*

蘋果公司發言人斯蒂夫.道林在提供給媒體的一份書面聲明中這樣說:

「蘋果公司致力於確保公司供應鏈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的;工人應當受到尊重,享有尊嚴;生產過程應符合環境要求。我們正在對有關iPod在中國生產工廠所受指控進行調查。我們不會容許出現任何損害有關供應商行為準則的現象。」

蘋果公司從去年11月開始對它的供應商進行行為約束。在該公司網站上刊登的這個「供應商行為準則」禁止它的產品供應公司雇佣童工;工人工作時間連同加班時間每星期不得超過60小時;同時要求供應商遵守相關法律,維護工人最低工資標準,為他們提供清潔安全的宿舍等。

即便如此,蘋果公司還是沒有避免供應商給它帶來的麻煩。儘管蘋果聲稱在對此進行調查,但是仍有人對它是否真正做到對供應商進行嚴格監督提出置疑。

*蘋果應負責*

美國最大的勞工權益組織「勞聯-產聯」一直以來都密切地關注著為美國公司生產組裝產品的中國廠商存在的勞工權益受損現象,並因此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了若干申訴。該組織首席國際經濟師西婭.李認為,蘋果公司應當對其供應商的行為負責:

「不幸的是,蘋果很可能不瞭解它的供應公司的情況。但這不是個藉口。即便它們把工作外包,也應當監督供應商提供的工作條件。尤其像是蘋果這樣的公司,它有供應商行為準則,它也要確保供應商為工人提供良好待遇。」

*公司可能遷就供應商*

位於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金伯利.艾略特則指出,公司和供應商在簽訂合同時不得不在一些問題上做出妥協,買方往往會有意迴避供應商侵犯勞工權益的行為。

艾略特:「雙方在談及交貨價格和交貨時間時,供應商可能會說,要我們遵守那些準則,我們沒辦法滿足你的要求。這樣一來,一些公司或許不去真正瞭解供應商提供的環境,以免合同談判受到影響。」

並沒有證據顯示蘋果公司有意無意地忽視其供應商的作為,而且它也表態說要嚴肅調查有關問題。但是單就這個事例而言,它會對蘋果公司造成怎麼樣的影響?勞聯-產聯的首席經濟師西婭.李認為,蘋果的聲譽已經因此受損:

「我認為蘋果已經在公關形象方面面臨嚴峻境況。這不會在經濟上對它形成什麼大的影響,但是它在國際社會中會顯得很窩囊。如果你制訂了行為準則,就應當去執行。」

*形象問題不影響銷售*

蘋果公司目前仍在應付生產音樂播放器的 Creative公司對其iPod產品設計提出侵權指控而引發的麻煩。美國金融經紀公司Cantor Fitzgerald的北美市場策略師馬克.佩多看到,蘋果過去六個星期以來因官司纏身已經引發市場擔憂。佩多認為,如果公司因為糾紛而面臨潛在的產品供應脫節,公司的市場表現將會受到負面影響。但是他並不認為形象問題會影響到iPod的銷售:

「單就產品本身而言,我不認為形象本身會對產品銷售造成影響。」

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艾略特也認為,從 iPod在市場上的受寵程度可以預料,這個負面報導不會對蘋果公司造成什麼大的經濟影響。但是她也指出,如果一旦針對供應商違反勞工權益的指控得以證實,美國有可能禁止這些供應商生產的產品進入美國。眼下看來,蘋果只是顏面受損,還不至於因此傷及筋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