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為中國污染付出代價

中國一個知名度較低的出口是來自煤炭發電廠的煤煙、有毒化學物和氣候變化等危險品。

4月初,一團稠密的污染雲從中國北部飄向首爾,沿途席捲沙塵後飛越太平洋,在穿過美國西岸時被衛星發現。除非中國找到方法整頓煤炭工廠和數以千計以煤炭為燃料的工廠,否則污染將在海內外氾濫成災。

中國使用煤炭而產生的全球變暖氣體可能超過所有工業化國家在未來二十五年共同產生的量,比《京都議定書》的標準超出五倍。

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直接威脅到中國公民的健康,造成每年約四十萬人過早死亡,也導致了危害河流、森森和農作物的酸雨出現。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熱帶疾病的蔓延,農作物失收和動植物物種滅絕。煤炭確實是一把雙刃劍:新中國經濟的黑金與脆弱環境的烏雲。

隨著對煤炭燃燒帶來的危險的覺醒,中國領導人誓言將改善能源使用效率,但卻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要對全球變暖氣體和其他污染物作出重大改進,必須安裝其它國家最先進的設備。如日本政府和世界銀行所做的那樣,工業國家可以通過提供貸款和贈款或技術交流提供幫助。但中國過去往往傾向於購買廉價而陳舊的設備,而不是從西方引進成本更高的設備,而且遲遲不進行設備更新。能源顧問馬斯克威茨(David Moskovitz)告誡中國政府:「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沒有一個同步的環境,如何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呢?」

近五年來,中國使用空調量翻了三倍,億萬個城鎮和村莊都實現了家庭電器化。空調是大量耗費能源的物品。

與大部富有國家不同的是,中國過分依賴煤炭使用。利用煤炭生產電力和經營工廠製造更多全球變暖氣體和損害肺的污染物,而不是依靠石油或天然氣。

政府已承諾關閉污染最嚴重的工廠及數千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和危害環境的非法礦場。但沒有人提出關閉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煤炭燃燒發電廠。

── 原載 《紐約時報》

本文留言

作者Keith Bradsher,David Barboza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