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鄧力群詆毀趙紫陽查證 ——就《十二個春秋》正式出版訪問知情者

 2006-06-09 02: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今年是文革發動四十週年,也是發動文革的毛澤東去世導致文革結束三十週年。現在的中共中央不願意提及文革,更不願意反思文革和紀念文革的結束。對中共歷史如此重要的一個時期,中共官方要力圖保持全國的沉默。適逢其會,文革中的一個復出派,也是其後中共改革開放二十八年中一個重要的反對派,有「左王」之稱的鄧力群,於今年三月在香港正式出版了他從文革中復出到一九八七年十三大落選,離開中共權力中心的回憶錄《十二個春秋》。書中第一部分內容,敘述了他由一個文革復出派成為鄧小平「右傾翻案派」一個成員的經過,還詳細披露毛澤東死後文革台上派,華國峰、葉劍英、李先念、王震,再串連一個文革中靠邊站的陳雲,最後由控制中央警衛團的毛澤東嫡系汪東興派兵一舉擒拿了「四人幫」結束文革的詳情,僅此已打破了今年官方既定的沉默。

文革後鄧小平主張判江青張春橋死刑立即執行。遭到葉劍英、陳雲胡耀邦、趙紫陽多人反反對,鄧只得放棄。「

七七年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是以否定「文革」取得合法性而上臺的。另外一本不能在大陸出版的書稿中披露了這樣一段事實:中共高層處理「四人幫」問題,鄧小平主張江青、張春橋應處死刑立即執行。葉劍英、胡耀邦、趙紫陽等都反對。徐向前堅決反對。陳雲說:「如果我一票反對,也要記錄在案。」爭論結果,一票主張殺頭的鄧小平最後也同意了大家的意見。

鄧力群書中沒有涉及這段重要的史實,但他以文件起草成員的身份對一九八○八月十八日鄧小平有關政治體制改革最重要的一篇講話《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作了這樣的評價:「小平同志的這篇講話,其實質是針對華國鋒的,為華下臺做準備,尋找理論根據的。」這或許能成為鄧小平生前始終沒有推進八一八講話提出的目標,使得中國形成單純經濟的跛腳改革的根本原因。

鄧小平發展經濟採取的方式是改革和對外開放,這不符合提倡「鳥籠經濟」的陳雲派的主張。陳雲在毛澤東時代,從來屬於老右,但是有鄧小平作為標桿,他就變成了老左。

鄧小平一心一意謀發展,是為了挽救共產黨,挽救一黨專政的政權,這使得他還要從共產黨的歷史上尋找思想和政治資源。因此否定文革,而不否定毛澤東思想,甚至荒謬地把毛澤東和「四人幫」分開。在理論務虛會議上,他接受胡喬木的讒言,並委託其起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使原本要反左的會議轉為反右,而「四項基本原則」也稱「四個堅持」,就變成專門整人的胡喬木、鄧力群之流抵制改革開放,打擊改革派的「狼牙棒」。

改革前十年,客觀形成鄧、胡、趙的三架馬車,鄧對胡趙領導的改革開放的支持被空談「共產主義理想」,全盤接受毛澤東社會主義革命理念的鄧力群也看成「干資本主義」。因此改革開放一開始,鄧力群就從當年的「右傾翻案派」中剝離出來,投靠陳雲,顯示「鐵桿左派」的本色,並與胡喬木共同掌管意識形態大權,幹盡壞事,被黨內外並稱「左王」。

胡喬木鄧力群共掌意識形態大權,鄧性格死硬。是拉胡耀邦下臺的主要打手。

胡喬木、鄧力群觀念相同,性格大謬。胡喬木當年是毛澤東的一支筆,毛選大部分文章出自他的手,但他性格軟弱,遇壓力就檢討,就轉向,「反擊右傾翻案風」中以揭發鄧小平十大罪狀而聞名。鄧力群則死硬,不僅自己不認錯,還保護他手下一群死黨,這群死黨實際是他的筆桿子,鄧力群只能空講馬列主義,「自己不會寫文章」(胡喬木語),鄧力群參與起草眾多中央文件,大多出自手下,最後由胡喬木修改。鄧力群結黨於文革期間紅旗雜誌的五七干校,當年副部級的「走資派」鄧力群拿著幾百元高工資,經常請干校中僅拿幾十元工資的大學剛畢業的小青年們吃肉,凡是敢於吃他肉的就成了鐵哥們兒,復出後都被他帶進中央,死心塌地跟著他干都獲得了榮升,反之被視為叛徒,打入十八層地獄。鄧力群善於兩面三刀,整人心黑手辣,延安時就有名。與「一日不可無君」的胡喬木不同,鄧力群還是一個妄想登上總書記寶座的大野心家。

胡耀邦是中共對文革否定最徹底的一位領袖,他以大無畏的精神為中國改革開放披荊斬棘,奠定政治思想基礎,對付鄧力群一派人則不是對手。胡喬木、鄧力群改革開放之初,就著手在人民日報、中央黨校大搞清君側,胡耀邦不僅保護不了胡績偉、王若水、周揚,連改革前沿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也保護不了。鄧力群早就在書記處研究室蒐集整理胡耀邦的黑材料,一九八六年有人將此情況匯報給胡耀邦。胡耀邦非但沒有引起警惕,反而豪爽地說:「我們都七十歲了,十三大我要和鄧力群同志一起退下來。」

一九八七年鄧小平指示薄一波主持解決胡耀邦問題的生活會,對胡耀邦是一個突然襲擊,他原以為遞上辭呈就算完了,沒想到是一次文革式的批倒批臭的會議。這個會議實際上是圍繞一九八六年夏天北戴河鄧小平與胡耀邦一次試探性的談話,胡表態「同意(小平)全下」、「自己半下」 兩句話展開的。鄧力群開會第一天作主體發言,一個上午沒批完,第二天又接著再批,凡是胡喬木、鄧力群抵制干擾的事情。都是胡耀邦的罪過,胡耀邦破解「左王」們的招數也算是罪過,胡耀邦成為「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資本主義道路」、「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總代表和總後臺。胡耀邦在生活會上被迫做了違心檢查,據說離開會場後即失聲痛哭。鄧力群對心力交瘁的胡耀邦繼續搞明槍暗箭,在生活會通報上大做手腳,成為黨內外皆知的大醜聞。

另一件醜聞是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鄧力群到長沙與胡耀邦見面,竟然邀請耀邦與他聯手倒趙,被耀邦嚴詞拒絕。這樁醜行幾年前被李銳在文章中揭露,鄧力群在《十二個春秋》中毫不知恥地予以粉飾,竟說耀邦如何高興地歡迎他,對他有:「度盡劫波兄弟在」的情意。無中生有是鄧力群墨寫春秋的一大特色。鄧力群以兩面三刀手法大寫耀邦如何對紫陽那套作法不滿,不 敢點名地 指責李銳兩年前的揭露是編的。

胡耀邦下臺後,鄧竟拉胡倒趙紫陽,被胡嚴詞拒絕。但回憶錄中加以粉飾。並以文革理論攻擊趙是「走資派」

《十二個春秋》出版後,耀邦當年的警衛秘書李漢平寫文章揭示長沙會見真相。李文說鄧力群打電話要求在長沙與耀邦見面,被耀邦拒絕,第二次再打電話來,耀邦才答應見。會見時工作人員都要求離開,大概持續兩個小時。會見結束後,李漢平看到耀邦臉色非常難看,問:「鄧力群來做什麼?」耀邦說:「找我和他一起反趙。」李說:「好哇,報仇的時候到了。」耀邦勃然大怒,大發脾氣,斥責李漢平:「你跟我這麼多年,怎麼這麼想?趙也是逼出來的,今天倒這個,明天倒那個,還有完嗎?我們黨的合法性表現在哪?」

鄧力群一輩子幹的事就是今天倒這個,明天倒那個,最擅長用毛澤東階級鬥爭理論搞黨內鬥爭,很少失手。在趙紫陽執政時期,他本人政治上卻 遭遇滑鐵盧。從本質上講是喪盡黨心、民心的咎由自取。但從另一面講,這位黨內鬥爭的專家,遇到了真正的政治對手,紫陽一個五一三講話就打垮了他借胡耀邦倒臺繼續興風作浪,大反「干資本主義」的勢頭 .《十二個春秋》對趙紫陽著墨遠不如對胡耀邦多,因為總書記才是鄧力群這個野心家覬覦的位子,當他與胡喬木倒胡成功之後,離他自己倒臺也近在咫尺,所以鄧力群對趙紫陽充滿發泄不完的仇恨,為此不惜把他的《十二個春秋》又延長兩年,一直寫到六四之後。鄧力群在他自己在國內印刷的《徵求意見稿》的八百一十二頁有這樣一段神來之筆:「先念同志給我講,他給陳雲同志說過,」文化大革命「期間,毛主席講黨內有個走資派,犯了大錯誤。但是,從這幾年來看,趙紫陽像不像一個走資派呢?陳雲同志說:」什麼像不像,他就是走資派「。」李先念文革中是受毛澤東保護的台上派人物,文革之後成為元老級重臣,職務繼續提升,一直到國家主席。陳雲這個毛澤東昔日不感冒的右派人物,成為唯一能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分庭抗禮的保守派的總後臺。毛澤東發動文革,提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精髓是「走資派還在走」,只要有了這句話,黨內除毛澤東之外任何人都可以打倒。直到八九年,李先念、陳雲口中,毛的文革理論仍這樣盛行,令人吃驚。由此可見,就連當過文革「走資派」的鄧小平用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打倒胡趙,也應該是文革理論的應用,這一點正是《十二個春秋》在今年出版的另一番意義。

為詆毀趙紫陽發泄仇恨,《十二個春秋》多處造謠中傷。《十二個春秋》自去年十月在北京開始廣為流傳,因六四反對開槍而下臺的總書記趙紫陽屬於鄧力群在書中臧否的不下五 、六 十位人物之最,鄧力群列舉的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事實依據」 ,有的荒謬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為此記者最近在北京和四川先後走訪了一些知情者,走訪結果竟產生了迫不及待要揭露鄧力群「文革筆法」的心情。按時間順序可歸納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採訪實錄

一、趙紫陽在四川的政績

六四之後出版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二百三十八頁記錄著這樣一段話:「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改革,有兩個省帶頭,一個四川省,那是我的家鄉;一個是安徽省,那時候是萬里同志主持,我們就是根據這兩個省積累的經驗,制定了關於改革的方針政策。」這應屬於最權威的官方評價。

對照鄧力群書中所述:「趙紫陽在四川沒有搞包產到戶,他進行的是基本耕作方面的改革……後來才知道,趙紫陽結合這個改革,動用了庫存的糧食,四川原來有不少存糧,趙紫陽去了之後,挖了不少存糧,都用得差不多了。當然也是為了救濟農民,讓農民得到休養生息。老百姓那句順口溜也反映了這個情 況'」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 .

趙紫陽於一九七五年去四川赴任,那時全國大亂,四川更是重災區,開國庫放糧,根本不是趙紫陽干的,而是李井泉時候。再早廖志高時候,四川一年往外調糧最多達四十億斤,支援全國,導致天府之國餓死幾百萬人。鄧力群不知是無知,還是故意張冠李戴蓄意造謠,四川的老百姓和幹部至今認為七五年至八零年趙紫陽五年治蜀是發展最快最紅火的時期,對紫陽充滿尊敬和懷念。

趙紫陽從解決農民吃飯入手,除改變四川的耕作制度, 將雙季稻改為中季稻,引進紅薯雜糧,留下著名的「三三見九不如二五一十」、「水路不通走旱路」。一九七八年推廣廣漢金魚公社包產到組,一九七九年向全省部署包產到戶。一九八零年省委批准廣漢縣取消人民公社,成立鄉政府,實行政企分開,是全國第一家。根據國家檔案記載:四川一九七五至一九八零年糧食總產量由五百一十六億斤上升到六百八十七億斤,每年平均增產百分之五點九,超過全國增長百分之四點八。全省糧食庫存從一九七五年的三百七十一點二億斤的最低水平到一九八零年達到四百億斤,一九八四年更達到六百七十七億斤的最好水平。當時國家徵購任務未變,增產主要留給農民,以休養生息。紫陽治蜀五年,庫存增長三十億斤,實屬不易。

至今四川幹部回憶, 趙紫陽的思想工作作風平易近人,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接收新事物極快,他在四川還組建起一個主張改革的團結的領導班子,當時段君毅任常務書記,杜星垣任工業書記,農業書記李子元親自下稻田,政法書記是趙蒼碧,副省長楊汝岱,四川人至今有口皆碑。

(開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