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污染嚴重患「早期癌症」(圖)


中國專家迴避了三峽大壩對長江造成環境影響

中國科學家警告說,長江已患「早期癌症」,如不能盡快從根本遏制污染,5至10年後,長江很可能會重蹈黃河和淮河的覆轍。

長江的水已經呈現蠟黃,沿江而下,被洪水衝入江中的白色泡沫塑料等不時可見。

由於治理速度趕不上污染速度,長江水污染程度仍在加深,部分江段水質惡化,已影響到沿江城市的飲水安全。

報導引述華東師範大學等有關專家說,長江流域年污水排放總量多達250多億噸,佔中國的四成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的污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長江,目前長江干流六成的水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迴避三峽影響

報說稱,長江污水排放總量遠遠超過黃河、淮河,但由於長江水量大,尚有一定的自淨能力,因此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污染的嚴重性。

中國官方媒體發出這樣措辭強烈的報導很不尋常。一般來說,官方媒體總是盡量淡化經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不過最新報導迴避了長江污染最引起爭議的問題,特別是三峽大壩對長江環境造成的影響。

三大污染源

據分析,長江的污染來源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污染;其次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還有航運量激增帶來大量船舶污染。

儘管沿江一些省市也擔心長江污染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但各省市為了保證自己GDP的高速增長,無論上游中游還是下游,仍在拚命建設,尤其是高污染、高耗水、需要大宗運輸的重化工項目,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擺在江邊。

「早期癌症」

陸健健說,從生態學的角度看,長江污染現在雖然比較嚴重,但還算是「早期癌症」,如能抓緊治理,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出現崩潰的情況還不至於出現。

目前中國有70%的河流和湖泊和90%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污染。而中國文明的搖籃、第二大河黃河污染非常嚴重,河水早已經不適合飲用和游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