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145棟歷史特色建築免費開放參觀

多倫多本週舉辦的Doors Open活動旨在讓市民免費參觀有特色的建築,總共有145棟建 筑物可供民眾欣賞,這些建築當中,有的歷史悠久,有的十分現代化,有的非常出名, 而有的則默默無聞。然而,這些建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多倫多的文化資產。

近年來多倫多掀起興建公寓大樓的熱潮,成千上萬人湧入市中心,但他們多數是年輕人,且屬於中上階層。大多數多倫多人,包括移民在內,生活越來越與外界隔絕,對他們來說,在都市或是在鄉村都沒有差別。

奧斯古堂(Osgoode Hall)是週末其中一棟展覽開放的建築,它是多倫多最古老及最多人參觀的建築之一。

Doors Open活動也介紹很多現代化的新式建築,這些建築除了設計新穎之外,還能與周遭的環境融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位於書院街160號的多倫多大學Terrence Donnelly Centre及渣維斯街(Jarvis St.)400號的國家芭蕾學院。

上述兩棟建築物展現了當代建築人性化的一面。幾十年來,當代建築過度崇尚現代主義,忽略了建築物是用來使用,而不是用來傳達理念的道理。

有些建築物是一個城市的地標,也是有時代象徵的代表作。威靈頓街(Wellington St.)的George Gooderham Flatiron Building是最常上鏡頭的多倫多建築物。卑街320號的Canada Permanent Building較不出名,但它仍然是多倫多建築史上的傑作。這座在1930年落成的裝飾派藝術建築前不久經過整修。

央街444號的Carlu也是裝飾派藝術建築,它原本是伊頓百貨(Eaton's)的第七樓。幾十年來,它內部都空無一物,且差點慘遭拆除,所幸它最後逃過一劫。

雖然這些建築十分賞心悅目,但在多倫多的歷史上,有人曾經提議拆除舊市政府及聯合車站。如今沒有人敢提出類似的建議,但很多50年代與60代的建築物卻難逃被拆除的命運。

相信Doors Open活動能夠讓多倫多人更加珍惜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因為建築物是城市的面貌,它們所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與歷史。

Doors Open活動在5月27日與28日展開,多倫多市民可免費參觀145棟具有文化及歷史意義的建築。


星島日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