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背後的腐敗:吃喝拉撒都能報銷

一方面,我國科技投入長期不足,成為制約科技創新的一大瓶頸;另一方面,有限的科研經費並沒有全部用在刀刃上,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記者調查發現,我國科研經費的利用率普遍低下,科研項目甚至成了某些科研人員的「圈錢」工具。科研經費使用中的浪費黑洞,亟待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潛規則」下的「公關費」

科研經費是怎麼花出去的?這裡面有「奧秘」。山東省委的一名幹部告訴記者,為爭取經費,必須得開展公關活動,這項花費佔去科研經費的很大一塊。

「爭取項目有很多『潛規則』,要看關係。有關係的,項目設計得不好,也能上;沒有關係,課題再好,也不容易上。項目需要跑,我的一個同事到北京跑項目時,到一部委看他們辦公條件很差,馬上掏錢幫人家購置了新的辦公桌椅,課題自然就到手了。」山東師範大學一位教師向記者反映。記者瞭解到,為了獲得生存機會,不少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都去爭取項目,這背後有很多文章,有關係的動用關係,沒有關係的「創造」關係。

「項目老闆」的「發財經」

時下,「項目老闆」的稱呼在科研圈內很流行。何謂「項目老闆」?他們一般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聲望,然而其主要工作並不是科研,而是搞科研經費公關的專家教授。他們利用自己的聲望和人脈關係,專門「跑項目」,攬課題,自己掌控科研經費,課題則「轉包」給朋友、同事或自己帶的博士生、碩士生做。待到出書出成果時,「項目老闆」挂個名,既佔有了別人的科研成果,又為自己爭取更多項目積攢了資本。

「項目老闆」把持著科研資源,成為某一領域的「把頭」。其中有很多身價上千萬元,開著名車、吃著大餐,動輒一擲千金,老闆派頭十足。

「項目老闆」的出現,加劇了科研項目申請的「馬太效應」,科研項目更多地集中在「老闆」身上,而大多數學者對此深惡痛絕。

吃喝拉撒都能報

科研預算到底有多大水分?「一般做項目預算時,需要100萬元就報120萬元,上浮20%。資金只要撥下來,就能想方設法用完。用不完時,就買車買電腦,置辦辦公用品,反正錢是剩不下的。」青島一家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對記者說:「握著項目的人在這段時間內吃喝拉撒都能報銷,周圍人也都在發票上做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駿濤承認,人文科學課題的科研經費大部分花在課題組成員出差、開會、餐費、打的費、住宿費等方面,其中當然也含有旅遊費用,現在出差哪有不旅遊的?不可避免地還要請朋友們吃吃飯,也可以在課題經費中報銷。

「除了正常的資料費、出差費、專家論證費,有的連給孩子買個鉛筆,給家裡買套傢俱也要回課題組報銷,反正到課題結束時,都要把錢報出來。」山東師範大學一位副教授如此說。

據悉,在項目實施中,上級部門也會派專家組成的「評審組」進行中期審核,瞭解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課題進度等,如審核不過關,下一批的資金就不再撥付了。因此,每逢檢查時,研究機構一般都要請前來考評的專家吃喝玩樂,每人再送點紀念品,更有甚者直接送「辛苦費」。「評審組」被哄高興了,審核自然就一路順風。

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的巨大浪費,與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有直接關係。另外,科研行政部門掌管大量科研經費,資金分配不透明,也引發眾多非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