懾於中國央行的壓力 安永修改中國不良貸款報告

【本報綜合報導】據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rnst & Young)稱,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壞賬,已達9110億美元(包括四大國有銀行2250億美元潛在的未來不良貸款)。這等於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0%。在報告中,安永發現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高達3580億美元。

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裴敏欣(Minxin Pei)認為,「不良貸款被歸咎於糟糕的商業行為,但真正的源頭是政治。只要執政的共產黨依靠國家控制的銀行來維持指令經濟的核心內容,而不進行改革,那麼中國的銀行將產生更多壞賬。」「政府數據顯示,2003年,530萬黨的官員在國企擔任高管職務。黨任命了約80%的國企首席執行官和56%的公司高管。90年代末以來,中國裁減了逾3000萬工業就業崗位,但極少有黨的官員失業。」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在90年代,中國約三分之一的固定投資被浪費掉了。中國央行報告,2000至2001年,政府指令的貸款佔不良貸款的60%。在2002年一份對3500位銀行僱員的調查報告中,20%的僱員報告說,當經理人的錯誤導致不良貸款時,他們不會得到任何處分;另外46%則說,銀行沒有任何發現壞賬的措施。逾80%的僱員說,分行的腐敗行為要麼「很普遍」,要麼「經常」發生。

安永報告發布的時機是中國央行最為惱火之處,因為此時正值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在香港99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的前夕、而且中國工商銀行的上市也在籌備之中。在安永發布聲明前幾天,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駁斥了安永的報告,稱其結論「荒唐費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國內的統計數據是很不可靠的,曾出過各省市年增長都超過全國平均增長的笑話,導致中央下令不許各省市單報年增長。

安永懾於中國央行的壓力,對報告的發布進行了調查。在撤回報告的聲明中,安永在處理其不良貸款報告與審計報告的衝突時,堅決站在其審計師一邊;並稱官方的數據是「按監管要求和會計準則測算所得,其依據是資產減損的客觀證據。」安永表示,計畫對今年5月3日發布的原始報告進行審查,並公布一份修改版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