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尊唐代石像「隱居」四川大邑深山
距大邑縣城21公里的西北山區有座飛鳳山,山勢奇絕。飛鳳山上有個藥師岩,岩上有15窟,35龕,大小摩崖造像1000餘尊。據考證,藥師岩石窟始建於晚唐開成二年,距今1000多年,比建於西元892年的四川大足石窟還早60多年,是難得的唐代造像精品。但這一藝術的瑰寶大多鮮有人知。在大邑縣飛鳳山一帶,山民們口中世代相傳著一個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從前有師徒兩個神手石匠約定在同一個晚上,兩人分別開鑿藥師、佛子兩個石窟。哪知到了半夜,徒弟發現自己的工程進度遠遠不如師父,其藝術造詣也難與師父匹敵,便假作雞叫打擾師父。這一叫不打緊,惹得村雞盡啼,聲震山谷,師父誤認為已快天明,乃倉皇停工離開,留下兩窟未刻完的佛像。第二天早上,父老鄉親驚見滿山石窟雕像,以為是神仙彫刻。
飛鳳山屬邛崍山脈邊緣與成都平原交界的丘陵區,距大邑縣城21公里。我們的採訪車在山間道路上向目的地奔去,車外,山巒迭障,森林茂密,河水清澈。
千尊唐代石像藏在山崖
在懸崖上鐫刻的「飛鳳山」三個雄壯渾厚楷體大字。這幾個大字為清代翰林伍嵩生所書。
只見藥師岩的石刻塑象群,在半山腰上的峭壁之上,密密麻麻的摩崖雕像,佔據了整個山壁。令人叫絕的是,彫刻這些石像的工匠們,在峭壁上開出了一條長150多米的迴廊,迴廊上還建有房屋、亭臺、門洞。
摩崖正中是藥師佛造像,只見佛像體態豐滿,兩目炯炯有神。這個石龕頂呈圓形,裝飾精美,有彩繪和彫刻結合的一組飛天。同時,藥師佛龕石壁頂部鐫刻有紀年題記。
藥師佛造像是藥師岩現存唐朝石刻的代表作。而整個藥師岩以主龕造像藥師佛而得名,全長150米,分上下兩層,共15龕,三殿一洞(觀音殿、藥師殿、老君殿,黃姑洞),有各種造像1032尊。
藥師佛像主龕左邊刻有蘇東坡、黃庭堅、佛印三尊造像。目前,藥師岩現保存有不少宋、明、清代碑刻題記和詩文。
據藥師佛龕左壁石刻碑文《大象記》,藥師佛像始刻於唐開成二年(西元837年),距今1100多年,比四川大足石刻早65年。斜源鎮副鎮長孫正勇說,藥師岩雕像群,在晚唐、五代、宋、元、明都有增刻。
- 關鍵字搜索:
-
千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