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真進得了「維權」的大門?
「現在,老百姓打官司難,農民工打官司更是難上加難。」這是國務院研究室日前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中的話。基於此,報告建議,完善農民工維權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並降低農民工維權的司法「門檻」。降幾個門檻,農民工真的就進得了「維權」的大門?在千山萬水之外,農民工一沒長翅膀二不是超人,社會發給農民工一個月薪600左右的「望遠鏡」,連「門」都瞧不見呢,「維權門檻」就是降低到地平線之下怕也是徒然。還有一則讓人悲憤的新聞:安徽36名農民工討薪遭包工頭報復,多人手腳被砍斷。精英話語總是喜歡奢談「農民工維權意識」,卻不知在當下絕望的勞資關係中,這本身就是個偽問題,為什麼農民工在一樁樁顯然的侵權事件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是金」呢?那些被迫吃剩飯的、那些挨打挨罵的、那些在勞動節還工作十數個小時的……他們,誰缺了義憤填膺?誰又缺了捍衛權利的意識和勇氣?但,問題是這個公民社會賜予了他們多大的維權能力?在就業生存權都岌岌可危的事實下,去鼓噪他們爭取健康權、休息權等等,餅畫得再完美也充不了飢吧--好比一個街頭流浪人員,我相信他不缺乏「想吃滿漢全席」的念頭,但最缺的是,恰恰是等價交換的能力。
再看看中國當前勞資力量的極端不對等,農民工,在權益受到侵害時,連找「身邊組織」的路子都沒有,而所謂賦有執行權、有直接有效處置手段的「民工工會」一直還在理論語境裡,再加上勞動監察、社會保障等部門恰巧準時缺位。我們再對一個拿著養家餬口600元薪水的農民工,在勞資關係風雨飄搖的現實世界,讓他們用600元去捍衛一個產業工人都捍衛不起的勞動尊嚴,是何其奢侈的事情啊--這還沒有算「對確有困難的農民工,可適當減、緩、免仲裁費、訴訟費」之外應交納的部分呢。
利潤在漲,GDP在漲,如果沒有健全的工會組織、沒有剛性的勞動法律制度設計、沒有產業工人身份的社會認同--再加上600元不變的薪資,維權的法律門檻再低,遲早也是一句口號而已。
紅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