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胡錦濤訪美前夕的中美經貿關係
再過三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啟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在胡錦濤訪問美國的前夕,白宮已經公幵表示,此次中共領導人會晤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是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問題。布希政府為此次中美高層會晤定下的這個基調,一方面反映了經貿關係在兩國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美經貿摩擦的日益嚴重性。中美經貿摩擦的大背景是中美之間持續巨額的貿易不平衡。根據美國海關的統計資料,二零零五年中美之間的貿易總額為兩千八百多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高達兩千多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這種貿易不平衡趨勢仍然在繼續擴大。
對於這種雙邊貿易的長期不平衡狀況,中美雙方有著不同的解釋。中國方面認為,中國對美出口的強勁增長,是由於中國廉價勞動力資源優勢的必然反映。同時,美國對許多高新技術向中國的出口仍然採取控制的政策,嚴重妨礙了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增長。只要美國解除這種控制,中美間的貿易不平衡狀況便能得到大幅度的緩解。
美國方面則認為,雙邊貿易的不平衡主要是中國不公平的貿易和貨幣政策導致的。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價的非經濟干預,導致人民幣幣值的嚴重低估,從而有利於中國的出口商品在美國市場上具有不正當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保護國內的農產品市場、政府採購、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違背了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作的承諾,從而損害了美國商品向中國的正常出口。
當然,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與其他國際問題交織在一起,尤其是與臺灣問題、北韓核危機問題、世界範圍內的反恐合作問題、防止核武器擴散問題等等,使得貿易方面的談判變得更加複雜、也更加難以取得進展。
對中國而言,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十分明顯。這種重要性可以簡單概括為,中國的社會穩定是靠經濟增長來維持的,中國的經濟增長則是靠對外出口來維持的,而中國的對外出口則是以對美出口為基石的。
在國內各方面的矛盾日益激化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已經成為維持政治穩定的基本途徑。中國需要經濟增長來創造新增就業機會,從而緩解巨大的失業壓力;也需要經濟增長來保證財政收入的增長,用以應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地區之間不平衡等危機。
在國內消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資和對外出口來實現的。實際上,所謂的投資增長,除了不健康的房地產投機以外,大量的投資與中國對外出口密切相關。
美國在中國對外關係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是中國商品的最大輸出地,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整個對外出口的五分之一強。與對歐盟二十五個國家的出口大體相當,大大高於中國對日本等國家的出口。
中美經濟關係的這種基本態勢決定了兩國政府對經貿糾紛的基本立場。總的來說,美國政府是採取攻勢,而中國政府則是採取守勢。美國國會威脅,如果中國政府不能作出令其滿意的讓步,美國一方面將提高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同時還將在下個月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訴訟。
中國政府出於實際利益的考量,不得不放下身段。在胡錦濤訪美前夕,派出了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帶隊的大型採購團,先後訪問了數個州,總共簽署了一百零七項合同,採購了包括波音飛機和摩托羅拉通訊設備等內的一百六十二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兩天前,吳儀又在華盛頓宣布,中國已同意解除對美國牛肉的進口禁令,對美國牛肉幵放市場。同時,中國也發出通知,要求所有在中國生產的電腦必須安裝正牌軟體,從而在知識產權問題上也釋放出了對美讓步的意向。
在人民幣匯價方面,中國政府也做出了姿態。上週,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跌過一比八點零一,這是自一九九四年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最高價位,市場相信,人民幣很快將會突破一比八的關口。
中國政府的這些讓步,反映了中國政府希望緩和矛盾的願望,也表現了當今中共領導人的務實性立場。問題是,這些讓步雖然能為胡錦濤訪美營造出一些輕鬆一點的氣氛,但是離解決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摩擦的要求還相距甚遠。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除了貿易和貨幣政策之外,還有著更深層的結構性因素,這些問題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所以,胡錦濤訪美之後,中美之間關於貿易問題的爭吵還將繼續下去。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