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華爾街日報:美國父母為子女求職 保駕護航

 2006-04-06 23: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報導,Enterprise Rent-A-Car駐舊金山的招聘經理德博拉•德阿蒂羅(Deborah D'Attilio)去年在面試一位應聘者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位年輕的女孩帶來了一位同伴,竟然是她的父親!

德阿蒂羅回憶說,據稱這位父親希望瞭解女兒將來可能工作的環境如何,在整個面試過程中他一直坐在休息室裡。德阿蒂羅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最後聘用了這個女孩。

總是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身邊提供保護或進行干涉的父母們現在也來到了職場。從Vanguard Group到St. Paul Travelers,再到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波音公司(Boeing),許多經理都接到了應聘者父母打來的電話,請求公司聘用他們20來歲的孩子。應聘者也不再急於接受職位,而是表示會和父母商量。一些招聘經理稱,他們接到了父母們打來的電話,對薪酬狀況表示不滿,希望能重新商定。

「這在我看來簡直是難以置信,父母親居然會代表他們22歲的、已成年的孩子打來電話,」St. Paul Travelers大學關係主管埃利森•基頓(Allison Keeton)表示。在接到很多父母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們他們的孩子有多麼出色,如果能得到這個工作的話簡直太棒了諸如此類的話後,」基頓戲稱這一代「直升機」父母簡直可比二次世界大戰時玩命的日本神風隊飛機,他們在橫掃各個大學的入學諮詢處和入學管理處後,正在向職場奔來。

和大多數招聘經理一樣,基頓以外交化的手段應付此類父母,在不惹惱應聘者父母的情況下將薪資協商內容保密。但也有一些招聘經理調整了招聘流程,以適應這股趨勢:他們也會向父母們發送一份錄用函,並在招聘面試中將父母也納入進來。

當然,父母與孩子的緊密關係是一個人一生中寶貴的財富。但有證據顯示,年輕人並不總是對父母的介入欣然接受。如果父母們逾越了提供指導和管閑事之間的界限,就可能不利年輕人培養自立能力。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招聘經理史蒂夫•卡納爾(Steve Canale)表示,公司去年秋天向一位應聘者開出了錄用函後第二天,就接到了被錄用者母親打來的電話,要求提高薪酬。卡納爾稱,通用電氣沒有收回錄用函,但「也沒有向這位母親讓步」。波音公司全球招聘主管哈特耐特(Rich Hartnett)表示,讓一個招聘經理非常意外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一個被錄用者竟然直接帶母親來面試了。Enterprise的德阿蒂羅表示,另一位被錄用者的母親加入了她和應聘者的電話通話,並開始向德阿蒂羅抱怨起福利的情況。

門窗生產公司Pella Corp.的戰略招聘經理海丁頓-哈爾(Christine Headington-Hall)也表示開始接到應聘者父母們的電話,試圖就錄用函中的薪酬福利重新協商或詢問為何他們的孩子未被錄用,「這是我從事招聘 15年來從未遇到過的」。而Vanguard Group的大學關係和招聘經理弗克斯(Karen Fox)表示,獲得錄用函的大學生中10個有7個都會說,「讓我和父母談一談,我會答覆你的」。

既然這是大勢所趨,一些招聘經理也就隨之調整了招聘流程。弗吉尼亞州建材分銷商Ferguson Enterprises的招聘經理弗蘭肯(Denise Francum)表示,公司從去年開始提出給錄用者的父母抄送一份錄用函,「有一半以上的錄用者都表示願意。」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的人事副總裁哈德斯頓(Davie Huddleston)表示,公司邀請學生父母參加一些招聘活動。

一直以來,這一代父母們都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從質疑老師給出的差分數,到與教練協商,再到幫助孩子報考大學等等。孩子進入大學後,與父母間密集的手機和電子郵件聯絡,也使得父母對孩子各項事務的參與遠遠超出了以往一代孩子離家去上大學的時期。將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8月份會議上發布的Middlebury College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學新生每週和父母的聯絡超過了10次。

在某種程度上,或許父母也擔心孩子會永遠呆在家裡,希望往外推他們一把;美國人口統計局(Census Bureau)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25歲-34歲的成人中有11%仍和父母住在一起,高於1980年8.7%。密歇根州的母親斯蒂爾(Alin Steele)表示,她23歲的兒子和朋友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收入都不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她覺得在這個問題上父母應提供更多的幫助。如果年輕人陷入職業困境,「最後父母還是不得不負起所有責任的,」斯蒂爾說。

一些年輕人可能會拒絕父母陪伴左右。去年波士頓職業服務公司Experience Inc.進行了一項網路調查,接受調查的400個學生和年輕人中有25%表示,他們父母「的過度介入,讓他們感到惱火和尷尬」。

但年輕的孩子失業時,父母們要把握平衡就變得尤為困難了。紐約母親比爾(Tita Beal)學廣告的兒子克魯格(Paul Kruger)是在2002年廣告業普遍不景氣的時候畢業的,比爾為兒子提供了自己的所有關係網和儘可能的支持。但在經過整整一個夏天,克魯格沒有工作、母親逼他找其他工作之後,比爾意識到應該適可而止。後來,克魯格接受了酒吧侍者的培訓,在一些餐廳裡工作了兩年多後才找到廣告業的一份工作。

現年25歲的克魯格表示,在那個艱難的時候她一直站在我身後。如今克魯格已經是紐約一家廣告公司初級美術設計。但「站在身後」是一個關鍵詞;打電話、找工作、面試和做決定,全是克魯格自己一人承擔的。父母「永遠也不應越過那條線,」他說,「你應該敦促孩子找工作,但不應越俎代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