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小就樹立了"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她從不為自己身處逆境而氣餒、煩惱、頹唐。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潤"。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陽光;她每天都給自己留下想像的空間,燦爛的朝霞,悠然的遠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滿自信力,與命運挑戰;她每天求知不渝,從而"喚醒了我的心靈,給了它光明、希望和快樂,使它重獲新生"……

海倫.凱勒在其《給我三天視力》的文章中設想了她如果有三天的視力,將如何支配的實施方案。她說,她要看那些老師和朋友的臉,要到樹林中散步,看黑夜如何變成白晝,要參觀藝術博物館,通過藝術的欣賞來探索人類的靈魂。最後,還要看看世俗人們的活法。海倫.凱勒將視覺"當作讓生命更加充實的手段。"雖說她幾乎是先天性地失去了這一"手段",但是,因為她"善待每一天",所以,自感"內心總是一個光明的世界"!

生命是一段匆匆而過的旅程,只有把握好每一天,像海倫.凱勒一樣善待每一天,讓生活充滿歡聲和笑語,充滿愛心和情趣,充滿遐想和回味,才能使自己不枉此生,也才能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美好人生。

我們許多人都擁有一張路線圖,上面指示著我們想像中生活應該遵循的道路。

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總是惦念著自己最終的目的地,我們就會忘記欣賞沿途的美景。

生活中有些快樂的秘訣並不在於努力的從A點走到B點,而是取決於能否在路途中找到其他的點。這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正在進行的人生之旅是如此的神奇。

不要害怕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如果迷了路,我們也許會發現生活中最有趣的東西。

我們還應該嘗試那些從未走過或也許只能走一次的道路。

生活不是我們要遵循的旅行指南,而是我們要進行的探險之旅。

因此,我們要為每一天而設法使自己適應現狀,卻不是設法使一切適合自己的慾望。我們應順其自然地接受自己的家庭、事業與運道,並使自己適應它們。

我們要為每一天而照顧自己的身體。要鍛練它、愛護它、滋養它,不濫用它也不漠視它,使它成為一部完美的機器,以供我們差遣。

我們應為每一天而設法強固自己的思想。要學習有用的東西,不要精神怠惰。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好高騖遠,更不必自卑自棄。

我們要為每一天而舉止適度,要儘可能儀態優雅,衣著適宜,低聲說話,舉止有禮,勤於稱讚,少些指責,任何事情不吹毛求疵,也不企圖管制或改變任何人。

我們應為每一天而活,為這一天而努力,並不想一次解決自己整個生命的問題。我們能持續工作12小時,但若一生都得這樣,值得嗎?我們是工作機器嗎?

我們要坦蕩蕩面對現實,在掌聲和鮮花面前不陶醉,在陷阱和險灘面前不迷惘。

我們只為每一天而給自己安靜獨處的半小時,並且放輕鬆。在這半小時裡,讓我們看看太陽和天空,想想愛人親人朋友,想想生命的意義,多少使自己對自己的生命有更正確的估量。

我們應為每一天而無所畏懼,不害怕去快樂,去享受美麗的事物,去愛,去展現生命的美好……

本文留言

作者章月娥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