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車主舉行"第三次道路調查" 抗議成都大年票(組圖)


*成都車主舉行"第三次道路調查" 抗議成都大年票*

中國大陸消息:2006年3月31日下午,部分抗議成都大年票的車主聚集在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大樓前的主席像下,抗議者的汽車上貼著各種抵製成都大年票的車貼,形成一道別樣的風景。下午15:00左右,抗議者自稱為"第三次道路調查"的遊行開始,整齊的車隊出四川大學校門,沿著車輛密集的一環路,經衣冠廟路口後,車隊轉向北面,朝市中心的紅照壁行駛,過紅照壁後,車隊到達人多車密天府廣場,而後自行散去。

據悉,車隊行駛途中經歷兩次警察攔截,有部分汽車的車貼被警察勒令撕掉。

*成都本地媒體沉默 外地各大媒體紛紛關注*

自2006年2月底,成都大年票相關消息被披露後,引起了中國大陸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至今,已有中國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經濟時報、中國新聞週刊、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金融投資報、重慶時代信報、工人日報等各大媒體對此事件密切關注,推行成都大年票這一政策本身也受到廣泛質疑;在網際網路上,四川在線、四川新聞網、成都在線、愛卡四川分會等網路媒體也開闢專欄,全面而客觀報導這一事件。

與之相反的是:成都市轄媒體卻對該事件保持了沉默,最初關於大年票的報導與官方說法基本保持了"口徑一致"。

*抗議成都大年票 凸現中國大陸公民意識的覺醒*

抵製成都大年票具有百萬車主的廣泛民意,成都大年票政策本身合法性的漏洞,是成都車主質疑大年票中的要點,"國務院[2002]31號文"也是車主主要使用的法律武器之一。

整個抗議過程中,車主採取了溫和而理性的抗議方式,即使針對交警勒令撕掉車貼的行為,也均予以配合,未發生過激衝突;部分車主還採取了"在反光鏡上綁紮黃絲帶"--這一更溫和的象徵性抗議;車主主要通過網路和媒體的力量,傳達聲音,形成輿論壓力。

從依法有序維護自身權益的角度而言,抗議成都大年票,凸現中國大陸公民意識的覺醒,而相關政府部門對此事件的最終回應,也是體現其是否真正執政為民的"試金石"。(丁望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