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四度訪華:中俄蜜月期可以有多長?

亞洲時報Rian Jensen和Erich Marquardt撰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3月21日至22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俄雙方可望發表聯合公報,強調能源,反恐等領域的合作。不過,儘管中俄兩國合作加深,能源依然是雙方關係最可能產生爭議的領域。

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3月21日至22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將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俄羅斯年」開幕式。該活動將持續一年,旨在加強兩國間的文化交流。

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北京。三月二十一日上午八點三十分左右,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新社傳真盛佳鵬攝這是普京任總統6年來對中國進行的第4次國事訪問,再次表明瞭兩國關係的緊密程度。在接受俄羅斯商業電臺採訪時,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3月9日表示:「無論是從政治互信的水平,還是從務實合作的規模,無論是從戰略協作的深度,還是從社會交往的廣度來看,當前中俄關係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

兩國認為,增進彼此關係符合各自戰略利益。在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軍事、經濟以及能源等領域,均可見到雙方無間合作的身影。

去年7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會面交談。兩位領導人隨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稱反對任何國家企圖在國際事務中獨攬大權,並反對將社會發展模式強加於其他國家。

很明顯,聯合聲明的目標直指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喬治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先後爆發「顏色革命」,令中俄大為震驚。兩國一致認為,美國不斷擴大在中亞的影響力,必然將對它們的勢力範圍構成威脅。

通過加強對上海合作組織中的中亞成員國的控制,兩國合力反擊美國在中亞的滲透。例如,自去年7月5日在哈薩克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結束不久,烏茲別克宣布美軍租借該國的喀什-卡納巴(Karshi-Khanabad)空軍基地僅能用於阿富汗的行動。烏茲別克7月29日又宣布,美軍將不得不撤離該空軍基地。

在上海合作組織之外,俄羅斯與中國的外交節奏也非常合拍。俄羅斯堅持「一個中國」立場,支持北京的臺灣政策:當臺灣的總統陳水扁宣布廢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時,莫斯科給予了猛烈抨擊。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3月1日對新聞界說,臺灣當局決定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不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同樣,北京默認莫斯科在車臣的活動。此外,對於伊朗的核濃縮活動,由於均在德黑蘭有著相當利益,兩國不願對伊朗來硬的。

去年舉行的首次聯合軍事演習,更成為兩國關係發展的新座標。代號為「和平使命2005」的聯合軍演歷時8天(8月18日進行至25日),包括了海陸空多方面的聯合演練。憑藉聯合軍演,北京向臺灣和亞洲國家展示俄中友好將鞏固北京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而俄羅斯則向美國和歐盟「炫耀」其與這個亞洲大國的關係不一般。更直接的結果就是,莫斯科將對華出售更多軍事武器。

聯合軍演一結束,中國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購買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此外,蘇-27戰機和現代級驅逐艦等軍備仍在購買之列。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Sergei Ivanov)1月13日對記者稱:「從過去到現在,俄中軍事和技術合作都在持續發展;我向你們保證,將來也會是這樣。」俄國家杜馬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康斯坦丁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最近表示,中俄是「戰略夥伴」。當然,莫斯科避免將最尖端的武器賣給北京;這種立場也許以後會改變。

中俄聯合軍演也向上海合作組織的中亞成員國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中亞的局勢發展關乎中俄兩國利益;任何實行「親西遠東」外交政策的國家,都可能招致中俄的「封殺」。

目前,中俄兩國正醞釀著新的聯合軍演。 3月2日,應公安部邀請訪華的俄羅斯聯邦內務部部長努爾加利耶夫(Rashid Nurgaliyev)宣布,中俄兩國將舉行聯合反恐大演習,時間定在2007年春天,地點是在俄羅斯南部地區。他透露說,演習的規模很大。「中國的特警部隊和俄羅斯內務部的特種部隊將參加本次演習,俄羅斯內務部其他機構也將派出大量人員參加。演習的目的是為了磨練中俄雙方應對恐怖威脅的技能與技巧。」

除了地緣政治戰略利益外,兩國關係的發展還受到了經濟因素的推動。2005年雙邊貿易達到近3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雙方領導人表示,2010年的貿易額將在此基礎上至少翻一番。

俄羅斯駐中國的貿易代表採普拉剋夫(Sergei Tsyplakov)3月13日向媒體表示,俄中貿易今年有望達到360億美元。俄羅斯還掀起了一股經濟特區熱,以吸取中國的經驗、吸收中國的投資。普京訪華期間,兩國有望在此方面簽署一系列協議。一名中國外交官稱:「這將是兩國政府間達成的最重要文件之一。」

能源也是兩國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在宣布其2005年的經濟增長率為9.9%後,中國超過法國和英國躍升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為保持經濟發展勢頭、滿足國內不斷膨脹的能源需求,中國四處尋求能源,以解能源之渴。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2005年近1.3億桶),中國今年能源需求將再增長近7個百分點。因而,俄羅斯油氣資源豐富的遠東地區,成為了中國確保能源進口的重要目標。

目前,來自俄羅斯的能源滿足了中國 8%的能源需求;今年1月,通過西伯利亞主幹鐵路線運送的原油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2個百分點。俄羅斯今年有望向中國輸送 1,500萬桶石油,幾乎是去年的兩倍。不過,由於面臨破產命運的俄石油巨頭尤科斯連去年的目標都未實現,俄羅斯是否有能力完成此目標尚不得而知。

在擴大能源合作上,中俄兩國一直進行著多個層面的對話。普京此次訪華,將敲定多個油氣合作方案。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3月13 日宣布,將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CNPC)簽署合作備忘錄,準備建設通向新疆的天然氣管道。該專案的預算和完工日期,仍未宣布。

兩方企業去年12月已進行過磋商;簽字儀式將在普京訪華期間舉行。中國長期致力於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計畫使其在2010年比目前增長一倍,達到8-10%。俄天然氣工業出口公司總經理亞歷山大梅德維傑夫(Alexander Medvedev)表示,本次簽字儀式將確定天然氣的價格。

普京訪華還將推動兩國跨境石油管道工程的談判。這條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石油管線,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ESPO)石油管道工程的支線專案;該專案在2月底得到了俄羅斯政府的支持。俄羅斯最高法院3月9日駁回8個環境保護組織的聯合訴訟,認定從西伯利亞到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管道項目合法。環保組織認為這一專案會給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貝加爾湖帶來環境災難。

3月11日,俄羅斯副總理朱可夫(Alexander Zhukov)宣布,東西伯利亞-太平洋(ESPO)石油管道工程將由國營管道運營公司Transneft來建設,將有可能建設通往中國的支線管道。整個工程將分兩階段完成,預計耗資110億美元。第一階段將完成從伊爾庫斯克(Ikurtsk)地區的泰舍特(Taishet)到阿莫爾(Amur)地區的斯科沃羅季諾鎮(Skovorodino,距中國邊境70公里)的管線建設,有望在2008年完工;第二階段將建設從斯科沃羅季諾鎮到太平洋海岸的別列沃茲納亞(Perevoznaya)的管道,最終實現向日本和其他亞太國家的石油出口。

在訪華期間,普京將會談及延伸至中國大慶的支線專案。由於害怕石油通過管道全部輸往日本,中國為此項目已遊說多年。一旦建成,這條通往大慶的支線預計將每年輸送3,000萬桶原油,而輸往終點別列沃茲納亞的原油將達到每年5,000桶。

在過去的一年裡,中俄關係不斷得到加強;而普京此番訪華,將更進一步促進雙邊關係。兩國認同彼此的中亞利益,這包括遏制美國在該地區的滲透、壓制「顏色革命」。雖然北京抱怨莫斯科不肯出口最尖端的軍事武器,但中國仍依賴來自俄羅斯的武器;這也養活了俄羅斯的國防工業。

儘管合作加深,能源依然是雙方關係最可能產生爭議的領域。俄羅斯歷來不願中國投資其能源產業,更不希望建設跨境石油管道。不過,最近的發展表明,俄羅斯的這個立場在改變。俄羅斯為中國建設能源走廊,將確保兩國關係在一定時期內得到加強;但這種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關係能否將兩國變成真正經得起考驗的盟友,我們拭目以待。

Rian Jensen是《中國簡報》(China Brief)的編輯,而《中國簡報》是美國非盈利的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的出版物。Erich Marquardt負責協調詹姆士敦基金會的出版工作。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與詹姆斯基金會無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