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中國民眾指生活負擔較十年前更重

調查顯示,與十年前相比,中國民眾的收入雖然增加,但大多數民眾卻反映,生活負擔卻較十年前沈重許多。

「水電煤氣,蔬菜大米,孩子上學,看病吃藥,哪一樣不在漲?怎麼說沒怎麼漲呢?」四十一歲的老張有一個孩子,正上初中二年級。這幾年,隨著孩子升學,老張家的生活開支也不斷增加。雖然也漲了些工資,但老張還是感覺生活的負擔比以前更重了。

北京「中國青年報」今天報導,中國大陸很多人與老張有著相同的感受和不解。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網新聞中心日前聯合進行調查,在受訪的七千六百二十五人中,百分之七十八點八表示,與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五點三則感覺,生活負擔比十年前更重了。

但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一九九六年到二零零五年的十年間,物價上漲幅度並不大。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遠低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漲幅,甚至在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二年中,價格還出現了負增長。

對此,北京的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說,中國有些學者依據宏觀數據做出的分析與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很大距離,有的時候甚至是南轅北轍。

他表示,通常來說,不是民眾的感覺錯了,而是由於宏觀數據的計量方法出現了問題。物價的問題就是如此。

據表示,CPI統計標準是二十多年前制定的。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經濟、特別是居民的消費結構與消費產品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權重達三分之一,目前所佔比重十分微小;衛生醫藥用品、教育、電信等消費所佔權重,與實際消費情況完全不成比例。

尤其是近幾年上漲很快的住房消費,計算CPI時,「依照國際慣例」並不包括在內。

孫立平說,這就是為什麼在統計數據顯示物價低迷的時候,很多人卻感覺生活負擔加重:因為有幾類大宗、而且大家都要消費的商品的價格出現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長,例如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等。

根據調查,中國民眾花錢最多的三方面依次是住房、教育和醫療。與此同時,一般人感覺近年來上漲最快的也正是這三方面。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