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中、印農民的困境

上週在英國舉行的「亞洲二○一五」研討會,數個國家的部長齊聚一堂討論亞洲的各項課題,其中包括城鄉落差的問題。近十年亞洲人口最多的印度與中國經濟起飛的速度是有目共賭的,但在其國內的城鄉落差卻是和經濟成長的速度成正比。以中國為例,農民不但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的甜果,反而因政府官員的貪污及掠奪農地,而陷入更困苦的生活。

英國衛報斯蒂爾(Jonathan Steele)17日的評論文章說 ,然而中國農民在中共政權統治下所能得到的言論自由、工作、生活保障等基本人權,遠不及印度農民,在印度整體方面仍呈現快速成長之榮景下,去年印度的執政黨在選舉中仍然敗給了議會黨(Congress Party),主要敗選原因是因為印度農民認為前任執政黨不重視農村發展,透過選票表達他們的心聲。反觀收入不及城市勞工三分之一的中國農民,在向地方政府抗議、求救無門之情況下,只能跋山涉水不遠千里的到北京尋找工作或上訪,但上訪還是遭到閉門羹,得不到中共政權的重視。

中國與印度隱蔽在經濟成長背後的農村問題,已引起提供援助的各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世界銀行及英國國際發展局(Britain'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注意,並且將資金投入農村計畫,其中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的大部分計畫是有關鄉村的基礎建設,包括筑路、儲倉設備以及灌溉計畫。

中國與印度在農民以自殺及暴力的反擊下,也不得不面對過度重視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農村問題,並提出改善方案。最近中國發布的縮小城鄉落差的計畫為增加鄉村教育與健保的預算;印度的計畫則是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削減貧窮,安排鄉村中的每一戶人家獲得最低工資且無需技能的工作一百天的機會。

研討會與會者咸認,未來的工作機會集中在工業與服務業,為了使農村居民逐步脫離農田耕作以及減少農村貧窮,增加對農村的投資可能是最佳方法,因為投資所產生之利益會提高在其他領域的投資,並且使農民帶著儲蓄逐步脫離農村的貧困生活。

大紀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