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民進黨 臺本土社團將組臺灣社

臺灣民間本土社團將結合海外力量合組「臺灣社」!臺灣北社秘書長楊文嘉昨天指出,民進黨政府過去幾年的作為令人失望,但臺灣不能因此失去定位,因此他們要藉由成立「臺灣社」,推動「第二波臺灣人民主運動」。

已獲李登輝支持

楊文嘉說明,「臺灣社」的籌組背景已向前總統李登輝報告,李前總統非常高興,也表示支持;有部分本土人士已建議邀請李前總統擔任「臺灣社」的榮譽會長,社長則傾向由北社社長吳樹民出任。

他強調,「臺灣社」的成立是以臺灣長遠發展為目標,並重新確立「有別於民進黨政府的一條總路線」,要重新找回失落的理想,其中一個重要時間點是二○○八,「未來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我們不一定完全接受,要評估後再說」。

楊文嘉指出,臺灣北社今年六月十七日成立滿六週年,未來將以臺灣四社為基礎,連結北美臺灣人教授、醫師、婦女三大協會,以世界做為範疇,共同成立「臺灣社」,或是「世界臺灣社」。

他強調,「臺灣社」特別重視年輕人,因此還要成立「臺灣青年社」,並仿效格瓦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為年輕人規劃「建國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號召年輕人摩托車游臺灣,吸引投入建國活動。

楊文嘉指出,臺灣第一波民主運動是黨外人士、民進黨人發起,「臺灣社」要在此基礎上,發動「第二波臺灣人民主運動」。

新聞分析/民進黨 不能再麻痺了

看到「臺灣社」的名稱,外界必定以為這是個全力支持民進黨政府的社團,不過,根據臺灣北社秘書長楊文嘉初步描繪的方向,「臺灣社」不做民進黨政府的附庸,而是為臺灣的未來提供最有力的協助。對本土支持者而言,最大共識是「臺灣」而非「民進黨」,而他們與民進黨開始「區隔」,這是民進黨的警訊。

楊文嘉坦言,「臺灣社」的成立,其中有一部分是「對民進黨政府的失望與不認同」。一般認為對民進黨失望的可能多是中間選民,卻沒想到早已擴及到過去被視為最死忠的本土支持者。

過去在泛綠內部,批判的聲浪雖有,但經常會受到指責與打壓,這回支持臺灣本土、但對民進黨政府不滿的力量集結成社,目的是重新拾回批判能力,希望鞭策政府前進,民進黨或許難以接受,但至少這還是期待臺灣進步的力量,而且不是私下暗批、而是公開批判。

自由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