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 兩岸毛巾戰,是否只是第一戰?

四年多前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陸商品就開始大量廉價進口臺灣,衝擊臺灣本土市場。由於大陸低價毛巾傾銷臺灣,造成臺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上千人於三月二日到臺北抗議,要求臺灣政府解決問題。兩岸毛巾大戰正式開打,也為兩岸依WTO架構進行的貿易戰拉開序幕。

以生產毛巾為大宗的雲林縣,年產值從新台幣25億元銳減到5億元,生計大受影響。聽證會於是在臺灣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主持下首度召開。大陸派出7人代表出席辯護。這是大陸官員首度參加由臺灣官方舉辦的貿易救濟程序。

臺灣經濟部預計三月二十五日公布產業損害認定結果。臺灣財政部也於三月一日正式公告,對自中國大陸進口毛巾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這也是臺灣加入WTO後,對中國大陸產品第一件"反傾銷"調查案。財政部預計六月底完成初步認定將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九月底最終認定課徵反傾銷稅。據財政部掌握的資料,屆時課徵反傾銷稅率可能逾一○○%。這是財政部首次依職權主動調查反傾銷案例,也可望是對中國大陸進口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的首例。

繼兩岸「毛巾大戰」,臺灣陶瓷業者也發出悲鳴。臺灣工總理事林榮德三日在工總理監事會中反應,從去年7月臺灣經濟部實行開放進口大陸瓷製衛生器材以來,該類產品市佔率已達到30%,預計未來進口將會更大,嚴重衝擊本地產業發展。

林榮德呼籲政府,應採取積極的反傾銷或補救的措施,以維護本土產業,不要讓毛巾業的悲劇,也同樣發生在陶瓷製品業者身上。臺灣業者的心聲同時也考驗臺灣政府如何處理臺灣加入WTO後傳統產業遭受衝擊的難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