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民:中國急需破迷宮行政治體制改革

今年中國人大、政協「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八十三次提及「改革」。令人關注的是,今年的報告當中,提及「體制」的二十九處,無一不與「改革」相連。對此,有北京網民高聲疾呼,現在該是中國反思改革的時候了,任何不涉及政治體制的改革必然是畸形的改革。

在北京網際網路上的一篇題為「中國需要什麼樣改革?」的文章說,中國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修正車輪的方向一直往前,還是往左、往右?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改革?這些問題無不牽動著中國上至高官下至庶民的每一根神經。

文章表示,從一九七九年到現在,中國改革已經走過二十七年。無論作為一種官方的意識形態,還是作為一場範圍廣大、無所不在的實驗,「改革」都是這二十七年無可爭議的核心價值。而就其實際的動員範圍和對中國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程度,恐怕只有毛澤東的革命可與之媲美。雖然表面上沒有革命那麼浪漫和富有戲劇性,但對十三億中國人的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章指出,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那一場特殊的歷史轉折為界,中國的改革脫離了原來運行的軌道,而逐漸淪為特殊利益集團的專利。從此之後,表面上看,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加快,但改革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少數人所壟斷、被劫持,成為僅僅服務於強勢利益集團的獨家秘笈。這種改革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革背棄初始的全民契約,變成一種不受監督、不受制約、不需要全民共識的官僚壟斷體制。

文章又說,中國的改革之路走到今天,似乎走進「迷宮」,怎麼繞也繞不出去。GDP每年瘋狂增長、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存底屢創新高、銀行的居民儲蓄不斷增加,然而老百姓並沒有感覺到自己口袋的錢變多,或者是都不敢花自己口袋的錢。有錢人富得流油,可就是不去促進「內需」,跑到國外去拉動外需,沒錢的人,「內需」對他們來說沒什麼關係,一天三餐都還愁不過來,有病不敢看、有書讀不起,房子更是想都不敢去想。

文章認為,如果十三億中國人,大家都沒有後顧之憂,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日有所食,任何改革都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即使有人反對,也是對改革的修正和完善。顯然中國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修正車輪的方向一直往前,還是往左、往右?該是反思改革的時候了,任何不涉及政治體制的改革必然是畸形的改革。這樣的改革只會讓掠奪者更瘋狂地掠奪,讓飢貧者更無限地飢貧,讓不公正的社會更不公正。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