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傾銷臺灣毛巾 擔心出現政府對政府協商

由於我國毛巾業者指控中國制毛巾傾銷造成產業損害,明天(二日)中國將派出處長級官員等七人來臺參加我貿易調查委員會舉行的公聽會,在此前夕,中國一份內部文件則指出,本案涉及兩岸關係問題,高度敏感,已在對岸商務部主導下,全力「防止臺方直接實施最終措施(進口救濟)。」

擔心出現政府對政府協商

這份特別標注「因臺灣問題十分敏感,請各單位注意保密,文件僅限內部保存」的中國資料顯示,對於臺灣業者首次依據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的防衛措施發起調查,對岸極度關切。商務部領導特別指示「此事為臺方挑起的開端性質案件,公平貿易局應會同各部門認真研究應對措施,在對臺政策的範圍內,形成妥善方案,上報『對臺工作協調小組』。」可見介入層級之高。

文件並指出,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召開的會議中,決定以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為主、政府積極支持的應對策略,「爭取提前終止本案」。

文件也敘述,受命出面的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主動與臺灣紡拓會董事長侯任、副董事長王文淵會面,王文淵具體向對岸承諾「紡拓會在兩岸毛巾問題上將多加斡旋,使這一問題早日獲得解決」。

以商圍政企圖影響我決策

這份文件說明,中國為了打消臺灣毛巾業者提出「進口救濟」,已採取以商圍政的手法,企圖影響我政府決策,另據我經濟部的一份會議記錄內容,則透露出不尋常訊息。

這份「經濟部與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洽談產業輔導」相關記錄指出,二月八日下午召開的會議中,擔任主席的工業局人員說「本部何(美玥)前部長表示,以對大陸毛巾採行防衛措施之作法『過於敏感』,建議業者改提反傾銷控訴」。

知情者指出,過於敏感是中國擔心臺灣若採取「進口救濟」措施,將出現必須政府對政府協商的局面,經濟部建議業者改提反傾銷的理由不是強調業者權益較易獲得保障,卻說是「過於敏感」,似乎有所不當。

立委批經部 阻業者進口救濟

臺灣本土毛巾產業因中國毛巾大量進口遭受嚴重衝擊,台聯立委賴幸媛昨日批評,訴諸進口救濟措施明顯有利,經濟部卻說反傾銷較可行,背道而馳的做法十分可議,也是在欺騙老百姓。

反傾銷較可行說法誤導業者

賴幸媛指出,臺灣毛巾產業遭受嚴重衝擊,在世貿組織的規範下,臺灣可訴諸進口救濟和反傾銷兩種救濟管道。對於雲林縣毛巾產業發展協會向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訴求,經濟部次長陳瑞隆說,循反傾銷程序能節省時效,也較能保障權益。

賴幸媛強調,事實並非如此,若以時效來看,進口救濟需二百四十天至三百天,反傾銷則需要二百六十天,但實際案例通常超過一年以上。此外,進口救濟措施無須舉證對手國有不公平貿易行為,也不需要調查對手國的價格,否則臺灣毛巾業者都是中小企業,如何負擔數百萬元的律師費,經濟部和陳瑞隆的說辭有誤導之嫌。

進口救濟與反傾銷 將兩案併進

據瞭解,為徹底保護臺灣弱勢產業毛巾業者的生存,防止中國毛巾持續以低價卻不標示產地的作法傾銷臺灣,政府高層已決定採取「進口救濟」與「反傾銷」兩案併進、雙管齊下,迫使中國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迅速具體補救。

據指出,財政部今天將就我毛巾業者受到產業損害一案的反傾銷部分正式展開處理,經濟部受理進口救濟的部分,也絕不會撤案,「兩者可以比一比誰先做出成果」,一切以最快速度、最能保障業者為優先。

毛巾業者是在去年八月向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提出對中國毛巾的進口救濟案件申請,也就是運用WTO公平貿易規範的防衛機制來自救,今年二月,經濟部建議業者應改申請反傾銷,待財政部受理後,再撤銷原本在經濟部申請的進口救濟案。

不過,這兩種途徑的優劣點最近引起經濟部次長陳瑞隆與立委賴幸媛的爭執與論戰,前總統李登輝也多次在公開場合主張應採取進口救濟,高層深入協調本案,以化解分歧,整合內部一致對外的力量。

據確知,政府高層評估,進口救濟與反傾銷案各有利弊,為截長補短,將採取雙管齊下的方法處理。

自由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