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心理膨脹 中國人遭遇期望危機

新年剛一開始,一些有錢的中國人便玩起了新時尚。到了週末,朋友、同事相約開著SUV汽車去北京郊區的滑雪場滑雪。許多人也駕駛這種運動休閑車到甘肅或內蒙旅遊。

  中國領導人也說繁榮的中國將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然而,中國官員們現在擔心期望值可能增長得太快。有很多人雖置身於中國經濟繁榮的大潮中,但自己的錢袋卻沒有鼓起來,他們因此而悶悶不樂。

  實行市場經濟改革1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專家說,中國領導人面臨著解決社會問題的棘手任務,其中包括人們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還包括如何使儒家文化適應越來越現代的人們的需要。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勞倫斯.布拉姆指出:「中國已從意識形態主宰一切、不存在任何物質主義的狀態,轉變為物質主義至上、不講任何思想意識和價值觀的狀態。人們有所期望成了普遍現象。現在大家談論的是『用什麼品牌』。城市裡的人們都拚命與鄰居或同事比富。」

  毫無疑問,普通中國人從未如此滿懷期望。李萬(音譯)從江西來到北京,希望能找份好工作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北京買套房子,接女兒來北京上學。然而,身為外地人,找工作比他想像的要難得多,而且找了工作,月工資也不過1000多元。

  20年前,中國的生產率和資本幾乎為零,如今中國擁有大量外匯儲備,成為主要的產品製造商。成功已經成為人們孜孜追求的目標,各種場合的官方講話幾乎全都傳達出「時機一片大好」的信息,這更增強了人們成功的信念。

  人們比富的心理不斷膨脹,但社會缺乏緩衝機構。中國大約40%的財富掌握在10%的人手中。有文憑的年輕人空前增多,但是30歲以下的人口中,約有10%的人失業。而實際的失業率比這個數字要高得多。

  曾留學美國的胡先生說,中國人現在也像西方人一樣遇到工作壓力大、期望卻很高的問題。他說:「我們嚮往著一種輕鬆的生活。但是,既要養家餬口,又要面對同行競爭,所以根本無法輕鬆。壓力不僅來自家庭,還來自別人。我們看到別人有車,自己便也想買車。」

  生活在城市中,置身於新的金錢文化氛圍中,並不富裕的那些中國人中存在著期望危機。他們大都是公務員、工程師、軍人和教師等,每月收入在1000元∼3000元之間,很難買得起高檔住宅和汽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