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腐敗嚴重 百教授倡議反剽竊

針對愈演愈烈的學術腐敗現象,中國學術界一百多位教授呼籲,高校教授及研究員不要再剽竊抄襲,當局也應正視,同時要求輿論監督,讓學術腐敗曝光。
香港「明報」報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等法學學者將在三月中,結合一百至一百五十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授聯名發出倡議書,呼籲高校教授和研究員不要再剽竊抄襲,不能再發生學術腐敗,教育部和學校一旦發現問題必須處理。

楊玉聖表示,當局重視學術腐敗問題,但要徹底解決必須開放讓輿論監督,讓腐敗現象曝光。

中國法學會日前召集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研究「如何用法律規範學術制度」。楊玉聖在會上建議,各大學要改變「衙門化」習氣,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以上人員要專心搞行政,不能出任教授或博士生導師。

他又將學界不正之風歸類為學術腐敗、學術不端和學術失範。目前一些高官出任高校的院長、系主任,都屬於學術腐敗中的「權學交易」。

中國教育部法規司辦公室主任張文在會上承認,當前中國學術評價制度確有問題,導致整體學術水平降低。張文透露,正在起草考試法,規定各種考試規範,進一步遏制學術腐敗。

楊玉聖指出,學術腐敗已經成為在中國轉型期的社會問題,要徹底解決需要很長過程,首先要做到開放輿論,讓媒體監督學術圈。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