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創中國特色:當欠條

提起典當鋪,就不禁令人聯想到 「萬惡的舊社會」,如今在這「建國以來的和諧盛世」還竟然如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可見「腐朽的資本主義」亡黨心不死. 既來之,則安之,讓老百姓親身體會「舊社會的毒草」,「保先精神」領會得快者再加以改進,無意中創新一起中國特色.《(政府)欠條進當鋪,浠水縣政府無錢還債卻有錢買車》來源於2月19日央視國際.

據報導,「湖北省浠水縣長期拖欠大量工程款和民工工資,致使一些急等著用錢的人不得不把政府部門開具的欠條拿到典當鋪裡低價賣掉. 記者從一些典當鋪裡瞭解到,1000元欠條的收購價還賣不到300元.」.看了典當鋪老闆,錯了,新時代應稱經理的津津樂道,發現他們又開闢了一門暴利行業. 根據全國總工會不完全統計,到2004年11月中旬,全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的工資約有1000億元. 2005年的拖欠債還未出籠,憑熱火朝天的「圈地運動」繼續走勢洶洶,估計所欠的工資不少於前年,在房地產萎靡不振的狗年(又多一個開欠條的理由),典當行說不准將擠進十大暴利產業,為GDP成長錦上添花.

對比之下,有些中共官員實在是給「共產黨的先進性」抹黑,簡直被黑錢搞瞎了,中央去年三令五申要他們退出礦股,硬要以對策應付政策,氣得某部級大員嘆道「中央的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實在不利於「和諧穩定局勢」. 眼下政府機關不總是被批評是人浮於事,假如官員們閑著的太太都去開典當鋪,一則改善生活而不用為屢見不鮮的礦難擔風險,從而解決了所謂高薪養廉的苦惱. 二是無需擔心政府欠債不還,甚至可利用晚上在家作工作,還向人民體現了公僕們鞠躬盡瘁的一面. 最後微不足道的一點是為公僕的私人生活也增些和諧,免得公僕太太們常為監督腐敗、二奶操心,可謂是人在其位,各謀其政,從小家庭到中南海都將穩定太平.

去年5月,一份《中國農民工維權成本調查報告》顯示,根據保守的計算,討薪1000元需要付出綜合成本至少3000元. 工資是農民工養家餬口的基本來源,欠他們的工錢就等於要他們的命,「革命不是請客喝酒」,許多民工不得已用各種極端手段討薪. 王斌余因要不回工錢而殺死4人、重傷1人的事件在網上引起轟動,他的遭遇反而獲得絕大多數人的同情. 上訪可以說是最溫和的討薪方式,可這條路卻被胡錦濤堵死,農民工何去何從不言而喻,於是有些地方迅速出臺了「狠狠打擊惡意討薪」的法律. 此時出現的「當欠條」真是妙手回春,為百姓眾口一辭聲討的惡法輕而易舉地解圍. 農民工「老總」客氣地出賣自己的欠條,而且僅付出三分之二的成本,和原來需要的三倍相比,毫無疑問是社會進步的大躍進.

順帶講講法國人的 「野蠻」討債,這裡有一專門機構負責,討債執行員被譯為執達員(huissier de justice 還監督法律判決後的執行和各項合同的遵守). 經過掛號信追債後(一般都會老實付清),執達員就會登門造訪,在警察陪同下,把貴重的非生活必需品搬走拍賣還債,當然一切費用都落到欠債人身上. 中共對這樣的「野蠻」討債方式自然不屑一顧,「浠水縣雖然無錢還債卻有錢買車」,領導人手一輛售價20萬元以上的新款別克轎車要給拍賣了,那不影響到「先進性代表」的工作才怪?

有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舉不勝舉,這裡略引幾個網上看到的有特色的「特色」:遊山玩水稱「考察」,亂吃亂拿稱「檢查」,錢權交易稱「下海」,亂賣戶口稱「開發」,公費讀書稱「投資」,亂戴烏紗稱「提拔」,截留公款稱「獎金」,偷漏稅費稱「辦法」,造成損失稱「學費」,易地為官稱「處罰」.

本文留言

作者萬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