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張丹:一個跟頭 贏了感情但輸了理性

張丹的一個跟頭,摔滿了全球體育媒體的頭條。兩三天來對張丹的盛讚鋪天蓋地,融化了一顆顆堅硬的心,也融化了冰面上應有的冷靜。這個時候,張丹急需停止面對攝像機的侃侃而談,而把頭貼近腳下寧靜的冰面,喘喘氣,定定神兒。
張丹之摔,源於拋四周跳。繼申雪、趙宏博四年前失手於此動作之後,張丹、張昊在都靈重蹈覆轍。冒著摔斷腿的風險,把一個毫無把握的動作屢屢拿到頂級世界大賽的決賽場上賭博,這凸顯出中國花樣滑冰始終在藝術表現力上有所欠缺的尷尬。而這一賭博已經跨越四年、連失兩陣,又凸顯出這條靠超高難技術動作搏取金牌的思路,正越走越窄。事實上,中國的體操、跳水等王牌項目,也或多或少地以此險招為法寶。只不過中國人在冰面上還遠未積累出如體操、跳水那般的王者威望,所以冰場上的賭博思維表現得更迫不及待,更急功近利。

張丹帶傷舞蹈,感動了世界,令禿哥的光頭上亦浮出一股暖意。作為一名體育看客,感受這番暖意確實比笑看金牌到手更有價值。但作為一名職業記者,禿哥始終對此存疑:張丹摔倒後到場邊察看傷情的區區兩分鐘裡,再高明的隊醫,能否就對韌帶拉傷這一內傷性質疾患的深淺程度做出正確考量,對再度上場的風險做出準確評估?而主教練姚濱一句「上不上由張丹自己決定」,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任何競技項目運動員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股氣頂著。比賽中,這股氣可以讓他找到必勝的自信,也可以讓他陷於不計成本、不顧科學的衝動之中。讓僅僅20週歲、正沉浸在四年才有一搏這一特定情緒之中的小姑娘,自己來決定上不上場,這表現上尊重了運動員個人的感受和意願,實際上體現出花滑整個團隊在那一時刻裡的浮躁。張丹自己做出繼續比賽的決定,是一個優秀運動員最真實的選擇。而姚濱的態度,則是教練員的失位,是理性的失位,是科學精神的失位。

憑心而論,以姚濱為代表的中國花樣滑冰教練群體,算是中國競技體育軍團裡相對來說比較有文化和有眼光的一個團隊。可惜的是,張丹摔而復滑,雖冒著加重傷勢的風險為中國體育贏得了都靈天空裡的情感指數,但卻再次證明,錦標主義的壓力、2008年之前連創競技成績高峰的壓力,已經使中國體育人的心態整體失衡。他們一次次地讓運動員冒著傷殘的風險,拿超過人體極限的動作,去衝擊金牌。在動作已經失手、金牌已經旁落的瞬間,他們依然營造了一個充滿感情色彩的氛圍,默許亢奮狀態下的運動員去做風險更大的嘗試,在失掉了裁判發給的金牌後,力求贏得一面觀眾發給的金牌。這就是奧林匹克的精神嗎?

有人說,是,這就是奧林匹克的精神。禿哥以為不然。奧林匹克的歷史上,確實有過運動員以血、以傷、以殘為代價去追求完美的先例,而當時場景下的觀眾亦無不為之動容。但這是極端的事例,並非奧林匹克精神的主流。因為我們能夠舉出更多的事例,來證明「確保運動者健康和安全」作為「更快更高更強」的一個重要前提,已經成為奧林匹克世界裡的共識。

與姚濱的表現同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張丹父母的表現。在張丹摔而復滑的幾分鐘裡,某電視臺一直把攝像機的鏡頭對著在家看直播的張丹父母。其父其母始終在屏幕前吶喊:你要站起來啊,孩子,你要堅持滑完啊,等等。禿哥觀後極其不爽。雖然人家連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都不心疼,要麼就是內心深處很心疼但面對攝像機還是要鼓勵孩子把身體奉獻給祖國,但禿哥是很心疼的。禿哥認為張丹即便摔倒後不再上場,也依然是個優秀的運動員,依然帶著一身的奧林匹克精神,依然會得到觀眾的掌聲。

錦標主義的重壓,把我們運動員的父母都異化得有點不真實了。從幾天來的輿情看,張丹確實給中國人爭了光,禿哥也和大家一樣,衷心地向她祝賀。但對於這種靠拚命一搏才爭來的光,咱們還是抱著「享受這一次、別有下一次」的態度為好。張丹本人,她所在的競技團隊,中國的體育軍團,為張丹流淚的人們,都需適可而止,並把心態逐步調整回奧林匹克最本質的軌道上來。

體育週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禿哥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