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的教育體制讓中國學生的見解「幼稚而短視」?

美籍政治經濟學家龍安志最近在媒體撰文說,「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努力進行教育改革。在20多年的改革過後,中國在面對與發達國家在教育科研上的差距還是只能望洋興嘆。他援引中國教育部門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學生的思想和見解是「世界上最短視的」。

龍安志認為,中國迫在眉睫的危機是缺乏善于思考的人才,政府規劃者們對此憂心忡忡。儘管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層的注意,但進展似乎很緩慢。

香港的英文《南華早報》日前以《短視的教育》為題刊登了龍安志的這篇文章。文章一開頭就講述了以下3起觸目驚心的事件:

貴州一對16歲的孿生姐妹用老鼠藥毒死了父母,原因是中考成績不理想怕被父母責罵。之後,她們帶著父母的兩部手機和從父母口袋裡翻出的2000元錢到城裡閑逛;

河北一個少年和朋友一起用繩子勒死了母親,因為他母親要求他放學後仍要學習,而且不允許他去遊戲廳玩遊戲;河北另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因逃學受罰後,用鐵棍砸向了熟睡中的母親。

文章稱,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民眾和官員們對此沮喪不已,他們指責失敗的教育制度是學術秩序瀕臨瓦解和青少年犯罪激增的罪魁禍首。

龍安志認為,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教育科研上的差距,根源可歸因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將教育與金錢掛鉤。在今天的中國,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當某些經濟學家稱「教育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時,他們指的是教育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而不是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資源的價值。教育讓高分學生獲利,學生上學交費讓學校獲利,然後買通教授來獲得高分,如此循環往復。人人都從這個金錢循環鏈中獲益。教授們現在把科研當作副業或是個人嗜好。

二是中國缺乏一技之長的不合格畢業生過剩。這是因為職業學院都已經升格為大學,儘管大部分達不到相應標準,不少地方官員還把學院升格為大學作為自己的政績工程。升格為大學後,以前的學院就可以提高收費和擴大開支。

大部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招聘不到有技能的員工。另外,畢業生雖然不能勝任工作,但驕傲自大,被稱為「學無所用的廢料」。招聘會上甚至有企業打出 「 名牌大學畢業生一概免談!」的牌子。這些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只能進入政府機關,在這裡只要不犯大錯誤,就能保住終生的飯碗。

三是升格後的大學在「越大越好」的思想的驅動下合併成風。地方政府忙著建設巨大的校園,但卻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