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非馬

終極統一論是馬英九帶領中國國民黨的政治目標,這應是他的真心話。相對的,民進黨的政治目標應是終極獨立。

為了二○○八年總統大選,馬英九以接受民主精神的說法,把「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列為必須由人民決定的選項,目的在於沖淡他終極統一立場的負面效應。他在應付黨內質疑時,以「獨立」是選項,但中國國民黨的選項是「統一」,並以「維持現狀」定調自己。

現狀應非選擇的項目,現狀的維持就是獨立化的確立。換句話說,「統一」是改變現狀,「獨立」則是現狀的維護,要有所選擇時,選項只有「統一」或「獨立」。馬英九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如果真有民主精神,真的把「獨立」當做臺灣人民對國家前途的選項,應該對現狀面臨最終抉擇時,不只把「獨立」視為他人選項,也能接受,這才是臺灣真正的務實道路。

但馬英九的「獨立」選項論,即使不視為中國國民黨的選項,也引起黨內的某些批評。連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胡錦濤簽有共識,質疑馬英九的「獨立」選項政策。甚至親民黨的宋楚瑜也跳出來管到馬英九的黨意,原因也因為與胡錦濤有見過面的後遺症。

人在英國招商,也到了愛爾蘭。但訊息都是國內政治,連報導採訪的記者也是臺灣去的。哪像是招商?這根本是馬英九的政治之旅,人在歐洲但效應主要還是在臺灣。

志在一搏二○○八年臺灣總統的馬英九,必須比連戰更有開創性。他當然不會受連胡共識的束縛,宋楚瑜也不見得阻擋得了他。看起來,連戰的黨國元老群和宋楚瑜的異軍都只能看馬英九舞大刀了。

馬鳴蕭蕭,為了競奪大位,對於民主若低頭不了,總要平視。什麼選項,以臺灣為主體或以中國為主體,還是有差別的。若珍惜民主,臺灣已發展出來的條件與中國相比,可以說是正反之別。檢驗政治人物的標準不只是話語,還要看本質。

自由時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敏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