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代: 畫外思絮——朦朧之美

陣陣煙嵐,飄忽不定丶輕攏緩移,山像面部蒙紗的少女般羞澀又嬌媚!

層層雲霧,迷漫遊離丶若絲似絮,山如閉關入定的老僧般超脫又自在!

畫過兩幅「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更常描繪雲封霧鎖的林間丶山逕,這朦朧之美,帶給人無限的綺思遐想,更帶給我繪畫時豐富的想像空間與美妙的構圖和布局。

因著煙嵐雲霧的陪襯與烘托,四周的景物顯得變幻莫測而無比神秘!

也因著煙嵐雲霧的飄忽丶簇擁,賦予四周景物光怪陸離的色彩與樣貌!

更因著煙嵐雲霧的遮掩丶隔絕,拉遠了四周的景物,遠距離欣賞不見細節與瑕疵,而造成了夢幻般的想像丶而形成了視覺上的朦朧之美!

或許,因著以往朦朧中產生的諸多美好印象,而能化解最終由於過多接觸而衍生的格格不入!

可能,為了那過往中夢幻似地加色添彩,而包容了如今才發現的完美中的小缺失!

也許,遠距離欣賞造成的朦朧之美,用於與人交往或待人接物上,就能消弭矛盾丶紛爭於無形吧!

也或許,「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以賦予此種新意?

那朦朧中加上想像的美化,對方的美好丶對方的優點丶對方的長處,因長久停駐而熟悉,也就能沖淡近距離發現的不好與欠缺,而擴大自己寬容丶忍讓的心胸。

多看對方的長處,少計較別人的短處,未始不是一件好事,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不必那麼較真,就不會出現尖銳的對立場面,更不會有錙銖並較的狹窄度量啦!

作畫的過程中,往往思潮如春天的游絲飛絮般,漫無目標的在腦海中四處飄浮晃動,及時捕捉,形諸文字,也算是繪事之外的一愚之得吧!故名之曰:「畫外思絮」。

當初去學這種畫,就是因為此項技法能營造出迷離丶夢幻丶浪漫的情調與氣氛,具有朦朧之美,引人遐想無限!它有別於一般傳統的水彩畫,多半淡彩丶干筆的重疊與縫合。而是大量的水與彩的溶匯丶流淌和自然形成,再拿捏不同濕度落筆而分出畫面的遠近和景物的層次!是謂濕中濕畫法丶高濕度畫法,也就是水彩渲染畫!

(看中國首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