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貓肉大陸獨有 不僅不補反而有害

有部分消費者表示:「貓肉不是大補嗎?烤成肉串吃咱們也能補一補啊。」

然而,貓肉真的大補嗎?中國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組的劉鵬程先生告訴記者,據他所知,貓肉大補純屬無稽之談。他介紹說,我國的貓特別是流浪貓,是以剩飯剩菜,以及生的魚蟹和老鼠為食物來源的,所以感染寄生蟲的比例相當高。如肺吸蟲、弓形蟲等,即使貓肉煮熟也不容易殺死。而狂犬病、瘋牛病及老鼠的出血熱等貓也可能感染。

同時貓的糞便有大量致病菌,如屠宰不規範可能污染到肉而引起食物中毒。另外,貓是單一的肉食性動物,不食用蔬菜,因此體內維生素含量缺乏,「根本不具備大補的作用」。

劉鵬程介紹說,按照國家規定,消費者食用的動物性食物都需要經過檢疫,像豬、牛、羊這類大批量動物是經過定點屠宰場屠宰的,因此檢疫一關就可以控制。但是像貓等零星分散、不經定點屠宰場屠宰的各種小動物,就很難進行檢疫。

通常情況下,貓最主要檢疫的項目是狂犬病,其次是寄生蟲病等。動物檢疫除外觀檢查,最主要的檢查是在屠宰過程中,即通過觀察其內臟、淋巴等部位有無潰瘍、結核、出血點等,從而判斷是否有病。如果貓是由個人或飯店自行屠宰,檢疫人員只能偶爾檢查一下。所以,無論怎樣吃,貓肉也不能保證安全。

記者同時瞭解到,人類的動物性食物來源有家禽、家畜,但家畜類並不含貓,更不包含現在人們吃的所謂的野味。無論國內國外的營養書籍及食物成分表中,均沒有貓肉記載,更無任何科學證據證明貓肉含有特殊的營養。為了獵奇或者撿便宜的心態吃貓肉,顯然是不可取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