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寒的中國人漢語功底

在復旦大學舉辦的漢語比賽中,外國留學生擊敗了中國學生,曾在中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近期在上海舉行的翻譯資格考試中,應試者知識水準都較高,可是出現了不少不可理解的幼稚錯誤,表明中國年輕人的漢語水平令人擔憂。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漢譯英題目裡,「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國應是婦孺皆知。在考生的答案中,有人在試捲上赫然寫著「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beings,sex is always good(人之初,性愛本善)」。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國先賢孟子提出的成爲男子漢大丈夫的三條標準。中國古人賦予了這句話非常深刻的含義,但是目前中國年輕人中有許多人無法正確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有人將「富貴不能淫」譯成了「Be rich,but not sexy(富貴但不能性感)」。

韓國《中央日報》刊文,多年來中國一直推行應試教育,忽視學生的漢語教育,從而導致了今天的情形:許多人能夠講一口流利的外語,而寫出來的漢語文章卻是錯誤連篇。作爲韓國人,有必要回頭看看是否也在上演著與中國類似的一幕。

據報導,中國的任何一種晉級考試(考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領導升遷、進職評職稱、進大城市找工作......)外語都是必須的考核項目。也就是說,只要是希望通過教育得到更好生存地位的中國人,都必須學好外語,否則就沒有機會,甚至連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有專業非常優秀的學生因爲英語沒有達到分數線而被拒絕。

爲找到一份好工作,實現更高生活的慾望,中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要花大量時間來學習外語。中國的大學生需要在大 學裡學習2-4年的英語,並且要通過大學外語四級考試才能安全畢業,可是《大學語文》只需要進行象徵性的學習就可以了。

在德國、法國等一些國家都禁止用外國語言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學,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不少移民正在爭取用自己母語的教育權。

中華民族以其豐富的智慧創造了漢語。它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有眾多的詩人、文豪吟誦;它有深厚的歷史,因此記載了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有優美的體形,因此有眾多的書法家臨摹。一直以漢語爲驕傲的中華民族卻在自己的教育領域裡冷落著漢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