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出兵東北紀實 八路軍獲得了70萬日軍裝備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在雅爾塔召開,出席會議的有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會議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問題。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就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說過:「一旦德國最後垮臺,那時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後我們就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這是斯大林第一次明確表示在對德國戰爭結束後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當時,三方還就蘇聯出兵東北的政治條件進行了試探性的會談。

當年在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時,一位英國人曾這樣說:「在亞洲獲得一個不凍港作為鐵路的終點站,可能是俄國合理的願望……擁有一個不凍港就意味著,這條鐵路直達那個港口穿過的那整個地區都將成為俄國的了。」

德黑蘭會議期間,丘吉爾也說了同樣的話:「像俄國這樣一個巨大的陸地應當有一個不凍港。」毫無疑問,這句話正中斯大林的下懷,所以他問丘吉爾:「在遠東能夠為俄國做些什麼?」丘吉爾回答說,他對蘇聯關於遠東不凍港的看法感興趣。羅斯福則明確告訴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張可以適用於遠東地區,他還舉例說,大連就有這種可能性。斯大林對此表示贊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那將是不壞的。」

在雅爾塔,2月8日,斯大林同羅斯福秘密討論了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問題。斯大林提出了蘇聯出兵的條件,他說:「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我們將難以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我國要參加對日作戰。」

2月10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將斯大林關於蘇聯出兵的條件協定草案遞交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當天,斯大林同羅斯福再次會晤,對草案作了修改,成為正式文本。但是,斯大林向羅斯福表示,大連不能成為國際港口,蘇聯需要得到旅順港周圍的海軍基地。

英國沒有參與協定草案的制定,美、蘇兩國也沒有同英國商量。但是,2月11日,斯大林和羅斯福卻邀請丘吉爾在協定書上簽字。直到這時,丘吉爾才看到了協定的文本。於是,這個協定就成了《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雅爾塔協定)》。

《雅爾塔協定》主要內容如下: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2、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即:

a)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些島嶼須交還蘇聯;

b)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

C)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繫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英國外長艾登批評羅斯福,說他熱衷於同斯大林搞「秘密談判」,達成有關遠東問題的協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國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國盟友」。也許正是這樣的原因,蘇美雙方約定,對協定要嚴格保密。以致羅斯福在一段時間裏甚至對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也否認這個協定的存在。

1945年8月14日,對斯大林來說,又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這天,中國國民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刻,用「十分得意」來形容斯大林一點也不過分。他興致勃勃地走到地球儀旁,用手指推動地球儀,向莫洛托夫描繪了蘇聯的邊界線,他的眼光隨同他的手指在蘇聯東部版圖停住了:「這邊怎麼樣呢?千島群島如今是我們的了,庫頁島全是我們的了,您看,多棒呀!就連旅順口、大連都是我們的了。」說到這,斯大林吸了一口煙,縷縷煙霧漸漸地飄散開來。斯大林意猶未盡,又用菸斗沿著中國東北劃了一條線,激動地說:「就連中長鐵路也是我們的了。中國、蒙古--一切正常……您瞧,對我們的邊界我還能不滿意!」

西伯利亞鐵路的修建,本來是沙皇出於侵略中國的需要。幾十年後,這條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成了蘇聯向中國東北運兵的大動脈。七十多萬蘇聯紅軍的調動,全靠這一條西伯利亞單軌鐵路。蘇聯把如此多的兵力、武器及其它作戰物資從9,000至12,000 公里外的歐洲戰場迅速調到遠東,而且沒有讓日軍覺察,這確實是一個讓世人驚嘆的奇蹟。

日本關東軍畢竟是日軍的一支勁旅,所以在對日作戰的指揮官人選上,斯大林非常慎重。他幾乎把蘇軍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往遠東,其中包括華西列夫斯基、麥列茨科夫和馬利諾夫斯基三位元帥。為了保密起見,三位元帥到遠東時都用了化名。

日本對《波茨坦公告》說「不」

波茨坦位於德國首都柏林西南30公里處,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這裡舉行了代號為「終點」的秘密會議。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國首腦的最後一次會晤。美國助理國務卿格魯早在5月5日就將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初稿起草完畢。7月24日,杜魯門同丘吉爾就草案的內容進行磋商,雙方同意邀請中國參加。隨後,杜魯門將公告的文本發給蔣介石,徵求他的意見並在公告上簽字。

7月26日晚9時20分,美、中、英三國向日本發出由杜魯門、蔣介石和丘吉爾簽署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蘇聯當時沒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簽字,事先美國也沒有徵求蘇聯的意見,只是在公告發布的當天,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才派人急匆匆地將一份副本送給莫洛托夫。蘇聯要求把公告發布的時間再推遲3天,但美國沒有同意。實際上,蘇聯接到副本時,公告已經發布了。不過,在波茨坦會議召開之前,美國在起草公告時曾將蘇聯列入了簽字國。但在公告發布前夕,杜魯門總統將這一條刪除了。

7月27日,東京時間早晨6時,日本廣播電臺收聽了《波茨坦公告》的全文。公告的發表,引起日本統治集體內部的混亂。當天,日本首相鈴木主持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用一整天時間討論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公告》的立場問題。軍方堅持認為,為了不影響日本軍隊決戰的士氣,主張不要公布《波茨坦公告》,如果真要公布,也應附上一項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爭論的結果,鈴木屈服了軍方的壓力。雙方達成協議,決定向外界公布一份經過刪改的公告文本,日本政府對此不作評論。

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的結果,一是招致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二是招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百萬大軍越過邊境

莫斯科時間8月7日下午4時30分,斯大林簽署命令,要求蘇聯遠東紅軍做好準備,於9日零時開始進攻。

8月8日下午5時,莫洛托夫約見日本駐蘇大使佐籐,當面向佐籐宣讀了蘇聯對日本的宣戰書。對於蘇軍的進攻,關東軍一點準備也沒有。仗打起來的時候,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竟然還在大連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日本的歌舞演出。

經過近一週的激戰,8月14日,蘇軍各集團軍已經成功地越過了原始森林、高山大漠,正在茫茫的平原上迅速向東北腹地推進。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時,日本天皇發布投降詔書。

8月18日下午,關東軍司令部向所屬部隊下達了投降命令,並通知了蘇聯遠東軍司令部。

從8月19日這天起,關東軍開始有組織地向蘇軍投降。當天拂曉,後貝加爾方面軍的全權代表阿爾喬緬科飛抵長春關東軍司令部。在蘇軍代表面前,山田乙三摘下佩刀,遞給蘇軍代表,然後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8月19日下午,蘇軍進入瀋陽。隨即,五萬多名日軍繳械投降。另外,蘇軍還在這裡俘虜了末代皇帝博儀。8月20日,關東軍第五軍司令官清水帶著5名將軍來到牡丹江蘇軍紅旗第一集團軍指揮部,向蘇軍投降。8月22日,哈爾濱日軍第四軍43,000 人向蘇軍投降。同一天,蘇軍進入大連。1945年9月,八路軍挺進東北,積極配合蘇軍作戰,並從蘇軍那裡得到大批武器彈藥。蘇軍撤退前,將70萬關東軍的裝備交給了中共軍隊。僅第一、第二兩個方面軍移交中共軍隊的武器就有:3700門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1200挺機槍、 680座各種軍用倉庫、松花江艦隊的船隻。另據原八路軍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回憶,瀋陽蘇軍曾將日本關東軍最大的武器倉庫--蘇家屯倉庫交給他們垂堋?

他們打開倉庫,發現裡面的武器可以裝備幾十萬人,他們「先後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槍兩萬多支、輕重機槍一千挺、還有一百五十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野炮和山炮」。

不僅裝備了自己和到達東北的其他部隊,而且還向山東運送了一批武器彈藥,僅子彈和炮彈就有五百多萬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