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會議顯現集團合縱連橫 美歐主導力下降

一百四十九個會員組成的世界貿易組織,三天來在香港上演一出出合縱連橫戲碼,不同的利益集團組成聯盟互相合作與對抗,臺灣也積極投入,美國與歐盟主導會議影響力下跌,世貿進入百花齊放階段。

仔細觀察這次會議,發現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等經濟規模較大發展中國家的二十國集團成員,以及來自加勒比海、太平洋、非洲及其他最低度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九十國集團,形成一個更緊密合作的群體,成為世貿組織內發展中國家的最大集團,抗衡歐美等在談判中的壟斷地位。

經濟部長何美玥分析,由於各國紛紛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自然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在以集團的力量對外展現談判能量,這已是全球的趨勢。

她認為,自由貿易區協定某方面與世貿精神有所牴觸,不過,當更多衝突發生時,更需要世貿這個平臺出面調和。

臺灣當然也不例外,也與友好成員組成反傾銷之友,以集團的力量維護自身權益。

以這次全球關注的農業協定為例,歐盟和美國均大力鼓吹發展組合(Development Package)的建議,試圖為最低度發展國家提供一些優惠,為會議製造友善和諧氣氛。

何美玥指出,世貿多哈回合談判被稱為「發展回合」,既然談發展氣氛自然比較佳。

美國與歐盟的動作相當大,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大大宣揚貿易援助 (Aid for Trade),將金額提高一倍。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曼德森則大力推銷關稅全免和不設配額的市場准入。

不過,其他成員對美國與歐盟拋出優惠仍心存疑慮,他們思考美歐的作法到底是為窮國發展著想,還是有其他目的?

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便反映出這項疑慮,他指出,不能為了照顧最貧窮的一群,犧牲那些本來已能夠脫貧的一群。富國一方面強調照顧最低度發展國家,但另一方面卻無視其他仍相對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他不能接受這種二化法。

不少非政府組織代表NGO一再主張,世貿會議要達至令人滿意的成果,以開發國家要盡快取消扭曲貿易的出口補貼,大幅降低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口關稅。對貧窮國家施小惠的技術性措施於事無補。

不過,對NGO而言,這種理想訴求面對歐美既存利益,顯然是一項超高難度挑戰。畢竟農業問題不是單純貿易問題,牽涉到各國複雜的政治因素。NGO的代表似乎也理解形勢,因此對場外大喊反世貿的南韓農民寄予同情,但現實上有須在體制內折衝。

看來,世貿這個舞臺歹戲將連棚,與過去一樣年年上演窮人與富人的爭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要發聲,讓全世界知道你的存在。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