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不同網路通訊的新技術IMS

一種新的技術試圖整合不同網路設備的通訊,不久的將來,人們就可以用手機觀看電視節目了。

各個網路所採用的技術標準彼此不同。譬如:傳統的電話系統和網際網路,就是各自使用完全不同的通訊協定。甚至同一個網路提供商,其語音電話服務和數據服務,也是彼此分離、互不相容。

美聯社報導,現在有一股新興的態勢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標準,來串接各種孤立的網路,讓網路業者可以整合各種服務,包括無線對講 (walkie-talkie)、話機與手機間的影像交換。 這個被稱作 IMS(Internet Protocol for Multimedia Subsystems)的標準,全名是「多媒體子系統網路通訊協定」,將成為整合未來各種服務的跳板。

目前大多數電信服務的項目,從簡單的打電話、語音信箱、電話插播,到文字簡訊、多媒體下載,都是為其特殊功能而專門設計,它們就好像通訊網路上被分隔的一塊塊方格,彼此獨立而互不相通。

這和網路上是否採用數位傳輸無關。例如:儘管電話服務是採用 VoIP 標準,但是大多數有線或無線電話的傳輸,並非在收送兩個端點間按網路通訊協定(IP)直接傳輸,而是在某一端或在兩端先行轉換成為傳統電話的通訊協定來傳送的。

愈來愈多的非語音服務是以網路通訊協定為基礎,將數據包拆解成可以在網路上傳送的單元,許多應用系統還需要創造出用戶設備和網路之間的虛擬「對話」(session),以實現二者之間的通訊。

IMS 就是試圖打破方格之間的壁壘,引入一個通用的界面來實現「對話」,這樣,網路上不同設備的數據都可以互通。

這項技術在過去的幾年一直風風雨雨,但是最近它鹹魚翻身,連續從美國幾家最大的電話公司贏得了合約;例如BellSouth、AT&T以及他們共同投資的 Cingular Wireless,都採購了朗訊公司(Lucent)的 IMS 技術。

朗訊近年來一直陷入電子商務的網路泡沫後的泥沼中,這些合約對該公司雖沒有帶來太大的收益,但是卻是對他們在 IMS 技術上的肯定與支持。

目前還有一家美國公司 SprintNextel 也在悄悄地發展 IMS 。

譬如 Sprint 公司針對 2003 年的手機所推出的一項「隨身聊」(walkie-talkie)的語音服務 ReadyLink,就是採用 IMS 標準的待審版。但是,ReadyLink 與其它手機公司所推出的非 IMS「按鍵通話」(push-to-talk)差異不大,它也沒有提供 IMS 才能支援的多媒體組合。

考慮到成本和效益,許多公司目前還不願採用IMS技術來改裝現有的網路服務,除非公司想檢修全部或主要的網路,這或許能解釋Sprint, AT&T 和 Cingular 對於這個網路技術明日之星的投資。

Sprint 正在推出一項更高速被稱為 EV-DO 的無線數據技術,預期將採用 IMS技術作為連結手機與電視的橋樑。新的功能將在 2006年問世,包括用手機來看電視、檢查節目表、安排節目的錄影、甚至收看儲存在錄影機裡的節目。也可以在起居室裡的機上盒加裝「按鍵通話」,和手機通話。

Sprint 還計畫要用 IMS 把一些辦公桌上的商業功能加到手機裡。

在 AT&T , IMS 也在透過網際網路協定電視(IPTV)的新技術,把公司的電話網路推向電視與一系列的互動服務項目。

Forrester Research 的分析師預測說,IMS 要等到 2009 年才會廣為大眾接受,因為大部分的設備還沒有完全測試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