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生:民主特區可行性建議

昨天一共有887萬名臺灣人在縣市長選舉中投了票,投票率為66.2%,略高於上次2個百分點,類似的地方選舉在法國也不過只有約為30%的投票率. 儘管同樣免不了民主國家選舉過程中的通病:口號承諾過於誇張、個別非規範化的競選手段等,種種短視急功近利的行為無疑會被對手和選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裏,有朝一日總要付出代價. 地方政權在民主規則下總體上完成了和平與合法輪替,標誌著臺灣民主政治已趨於成熟,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勝者給對方選民的安慰和輸方向到任者的祝賀. 共和理念需要有尊重他人人格的大度,拋棄不共戴天的對壘選舉.

臺灣的民主無疑是中國人脫離專制的典範,今天香港民主派人士也號召在港民眾上街,25萬港人遊行爭取全面普選. 在97回歸時,香港已朝民主方向抬起欲前的一足,中央政權至今還強阻它落地,單腳威權政治並沒有如中共說的那樣會帶來經濟繁榮,香港從97年前排名世界第一的全球競爭力,反而一蹶不振,一路跌落到目前的29位,而民主的臺灣卻蒸蒸日上取代香港成為亞洲第一. 就在上月的亞太高峰會議期間,胡錦濤還間接表示過香港普選是時間問題,現在朝野有共識,香港邁向民主化特區勢不可擋,一味拖延只會讓惱羞成怒的香港人和中央漸行漸遠,還停留在空中的香港這一腳將反向踢往專制的中共.

讓部分人先民主起來的想法其實歷來就有,法國婦女選舉權直到1945年才落實. 溫家寶先前也提出過中國的民主要從鄉村選村長開始,昨日他在北京向來自法蘭西的《費加羅報》副總編魯斯蘭和駐京分社社長米偉文說:「從1863年林肯發表《解放宣言》到1963年馬丁•路德•金髮表《我有一個夢》的演說,美國黑人真正獲得選舉權大約經歷了100年. 中國在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中推進民主建設,同樣需要時間.」,很顯然,溫家寶給他的以美國黑人為榜樣的城鎮居民陣守專制理論找到一個歷史依據. 民主的遁續漸進本無可厚非,但即使有民選的村長,他們又如何和只服從上級的頂頭上司協調相處?當前如火如荼的圈地運動正主要是鄉村土地和城鎮化的矛盾所在,鄉村民主必定使固有的衝突變本加厲,如此選擇性的民主還真會導致動亂,正好迎合極左份子的預言.

既得利益者在不停地誤道百姓說經濟發展是民主建設的前提,民主不能當飯吃之類. 享受舒適與動物尋食一樣還只是一種獸性,人和動物的不同處是,人的嘴巴不僅要進食還需要說話,而既得利益者總愛藏在非理性的獸性山洞裡.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是一基本權利的追求,民主才是個人權利保障的最佳製度,民主不等於高GDP,民主和經濟是兩回事,要說關係也就是民主可以避免帶來巨大災難的人禍. 關於民主建設獨立於經濟發展,溫家寶也是深信不疑,要不然他提倡的分段民主就該以城市或經濟特區為起點.

同意以上幾點論述,筆者提出下面的建議就是可行的. 西北部發展已成為中共維持統治欲除不去的心頭病,自2000年以來,中央先後投入9600億的開發資金,因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而打了水漂,最近大多縣市財政財政陷入困境,無法維繫起碼的行政管理. 中共近來由於忙於應付各地接二連三的災難,難以理會這些貧困地區. 筆者以為除軍事和外交之外不如讓它們實行民主自治,在既得利益者還未捆為集團之前阻力也最小,由媒體、外國觀察組織和中央監督,自下而上民選各級政府. 就像當初經濟特區起步一樣,相信會吸引大量富有才華的年輕人,許多嚮往自由民主社會而又出不了國的中產階級也會趨之若鶩. 曾作為紅色根據地的西北地區又可變為中國民主根據地,溫家寶所說的100年民主建設應指日可待,因為我們得從1912年中華民國立國算起,況且聞名於世的中國女權運動也是那時興起,「中華民國女子參政同盟會」的「要求中央政府給還女子參政權」比法國還早三十年!

12月4日於巴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