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中國人身上發現抗艾基因

人體中是否有基因可以抵抗愛滋病?在1日暨南大學舉行的「首屆中國東南部愛滋病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有關專家透露,中美兩國專家合作研究後在兩名中國人身上發現了「雜合子」基因。該基因此前在白種人身上證實有抗艾功效。
據悉,暨南大學愛滋病基因與疫苗研究中心、廣州市傳染病醫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愛滋病分子病毒學實驗室去年開始合作,進行有關抵抗愛滋病感染與基因關係的研究。

目前,研究組已採集到1000多份健康者的血液樣本,並對其中512例展開了研究;同時廣州、深圳等地採集了300個HIV呈陽性或已發病者樣本及30例反覆暴露後仍未感染艾滋的樣本。

「經過對比這三大人群的DC-SIGN基因,我們發現,具有這30例反覆暴露後仍未感染

愛滋病的人中有兩例擁有極為罕見的『雜合子』基因(絕大多數人為『純合子基因』),而此前,已有研究證明該基因在白種人身上有抗艾功效。」暨南大學愛滋病基因與疫苗研究中心主任曾耀英稱,目前該研究在尋找中國人抗艾基因研究中取得了進展,但最終結論還需進一步論證。

長期以來,愛滋病患者的血液一直被認為是艾滋

病毒載量最高的「毒庫」。但曾耀英指出,近期科學研究發現,血液中愛滋病毒載量只有2%-5%,遠低於腸道內80%的載量水平,「愛滋病主要入侵淋巴細胞,腸道中集中了很多淋巴結和淋巴細胞,愛滋病患者真正的毒庫在腸道!」美國華盛頓大學朱托夫教授也指出,今後鎖定愛滋病人腸道尋找治療藥物將是必然的方向。

東南快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