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 李宇春上了哪家子《時代》封面?

在美國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地方性的,而我們關心的正是那些跟自己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情


  美國人對中國的事情也不是全然孤陋寡聞的。孔夫子、長城、咕咾肉等能數出一長串中國的人和事的美國人比比皆是。更何況近幾個月來,幾乎所有的美國報紙、雜誌、電臺、電視網都做過了關於中國經濟騰飛,中華民族復興等的長篇或系列專題報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大部分美國人的心目中,中國早已佔據了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你若在美國少有的幾個像國內那樣人頭攢動的鬧市區裡攔住行人問及李宇春時,人們會一臉茫然:李什麼?

  中國人的名字大多讓美國人轉不過大舌頭來是事實,但是,這與他們說不出李宇春的名字來卻毫無關係;他們不知道李宇春是因為他們壓根兒就不曾聽說過她。

  不錯,日期標為10月3號的那期雜誌按照慣例是在前此一週的九月底就上市了的,到本文寫作時已經面世足足兩個星期了,而且,儘管美國新聞類雜誌多如牛毛,《時代》卻依然獨佔鰲頭,受關注的程度非同一般。那麼,這些街頭忙碌的美國人又到底是怎麼了呢?連上了《時代》封面的「超級女聲」冠軍的李宇春都不曾聽說?

  其實,封面上印有李宇春照片的那期《時代》雜誌亞洲版不僅在美國不曾露面,連在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不曾露面。那期載有「亞洲英雄人物」專輯的亞洲版《時代》雜誌在印度發行時,封面人物是印度網球選手索尼婭.莫扎;在東南亞發行時,封面人物就變成了在印度洋海嘯之後決意重建家園的五位亞齊婦女;在日本發行時,封面人物則是演員渡邊健;而到了韓國,就又變成了足球選手樸智星。只有在大中華地區發行時才在封面上使用李宇春的照片。

  李宇春上了《時代》封面的消息傳開以後,國人一片嘩然。有喜有怒有哀有樂,但是無一不為之震驚。更有警惕性高者,毫不留情地指出《時代》如此作為是懷有「不可告人目的」的,挖出並陳列了《時代》一連串的「險惡用心」。只是我認為《時代》的真正目的和用心似乎盡然顯現在其封面因地而異之中。

  被美國人說爛了的一句話是「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其實,又何止政治?在美國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地方性的。世界就是這樣充滿了諷刺:在地球上到處伸手的唯一超級大國的國民們卻對自己小圈子、小地域以外的事情一概漠不關心。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從來就沒有一份全國性的報紙。有人花了20多年心血,才算勉強拉扯起了個《今日美國》報,卻怎麼都無法擺脫輕量級的形象,只靠給賓館等批量銷售以維持發行量。

  在前網路時代,在紐約以外的大部分地方要想讀到《紐約時報》都只能耐心地等待郵寄,在幾天以後才能讀舊聞。《紐約時報》在一些大都市是辦有印刷點的,但是只要發行稍有規模,就又不安分於只印紐約原報,而非要抽出紐約地方新聞部分,取而代之以當地新聞。

  當然,美國幾乎所有城市報紙都有城區和郊區等多種不同版本。讀著這些支離不全的報紙的美國人倒也都心安理得,好像自己的生活非常圓滿。而我卻渾身不自在,老惦記自己的版本上少了點什麼,所以當有主編因要出某個刊物的亞洲版而問我是否該搞地方內容時,我就毫不猶豫地奉出了自己的真經:人家哪像你們美國人那樣心胸狹窄;他們關心的正是那些跟自己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情,你們的事情。

  不過,美國佬搞的地域主義還真靈驗,雖然有些愚弄讀者之嫌(鬧得各國人都以為自己的同胞為國家長了臉),但其宣傳效果可是到了家的。

  然而,美國人並不只停留在地域主義上,他們還要進一步搞個人主義。近10年前,《時代》就開始把每個訂戶的名字都直接列印到封面和內頁目錄上,這樣,每份雜誌就都是獨特的了。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雜誌自然應該是激動人心的,只是新鮮勁過後,讀者終究會發現自己原來並沒有真正出名。名聲,原來是搞不了大眾均沾的。

  但是,不經意就鬧了場革命的李宇春的所謂「15分鐘名聲」卻是實實在在的,不管她上的是哪個版本的封面,原因就在於她獨特的個性是實實在在的,而「超級女聲」則使其鮮明的個性畢現於可以投票的公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舒遠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