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生: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委曲求「權」

古人謂:「賢人之權,為事為國;佞人之權,為身為家;觀其所權,賢佞可論.」

由鄧小平指定的隔代接班人胡錦濤接手中共陀似政權,萬般無奈只能沿著GDP大躍進路線走到精疲力竭為此,否則一黨專制制度會頃刻土崩瓦解. 如今維持大躍進所需的能量即能源供應已是內外交困,甚至有存亡絕續的危險. 這正是胡錦濤放棄鄧小平制定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的國策,鋌而走險地單方面開採東海油氣田的原因.

現在靜觀過去一段時期中日關係何以冷卻到冰點,這其中包含了胡錦濤的老謀深算. 從千萬網民簽名反對日本入常,到暗中鼓動反日示威,然後反覆暗示年內中日間必有一戰,進而找一位小丑將軍向外胡說要拚死打核戰爭. 胡錦濤的目的在於造勢,向日本顯示所謂的「中國民意」,同時大力開發東海油氣田資源,最終逼迫日本「共同開發」. 只可惜示威秀卻引火燒身而喊停,還得向日本「賠禮道歉」,朱將軍的話又出口轉內銷,反遭中國網民的辱罵.

而日本對於中國的各種情況--中央和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乃至歷史等的調查研究幾乎達到「瞭如指掌」的程度. 中國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和日本比差距較大,硬實力相差懸殊,還有緻命的制度毒瘤,再加上我前面提到的能源瓶頸,日本採取了以靜待動的政策,要麼等中國國內的矛盾激化而崩潰,要麼中共自食其言單方面行動,後發制人實現它的主權要求.

胡錦濤在東海油氣田開採問題被動的根本因素還是鄧小平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 中共體制受到文革和六四的重創而岌岌可危,鄧為他的革命江山不褪色或他的「韜光養晦」,得出了這攮內必先安外的策略.「擱置(主權)爭議」說白了就是喪權辱國,人家一再表示是歸它莫屬,你不去反駁那就等於默論,時間久了又恰碰上江之類的主席還不是拱手相讓; 儘管俄羅斯答應還二島, 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就決不退讓,即使現在要不到,後代還有希望; 關於獨或孤島也是同樣立場,等金正日有朝一日統一朝鮮時,它就可堂而皇之收過來. 所謂「共同開發」更是一廂情願,俄羅斯也沒有要和中共一同開發被它佔據的中國領土,日本更是裝聾作啞,它只需要你自作自受的「擱置(主權)爭議」.

和平時期的國際爭端的談判,雙方事先都是要把價碼開足,談判過程中才各自往回撤而達成「雙贏」平等協議,無賴似的「退一步,進兩步」(薄渠來的「經驗」)只會自討沒趣,吃回頭草就得甘拜下風,鄧小平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已經開了談判前就讓步的頭. 在東海問題上,據法新社10月3日報導:日方提出了在「日中中間線」兩側進行共同開發的方案,中國代表團團長崔天凱形容日本提出的建議是「可行的」,而後他的談話被詮釋為個人立場,沒有得到北京的授權. 自己的牌還沒出,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就先照單收人家的建議,為以後的出爾反爾埋下了種子,我為怕永久失去釣魚島擦一把汗.

10月4日於巴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