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明天的太陽」一半以上由「外人」托起

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秘書長塗猛日前透露,希望工程基金一半以上是由跨國公司捐贈的,並且,跨國公司的捐贈呈增長趨勢,成了希望工程基金的主要來源。(9月26日《中國青年報》)希望工程有一句響亮的口號:「托起明天的太陽」。然而,目前對托起「明天的太陽」貢獻最大的,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外人」。這實在讓人難以面對。

2004年,捐贈數額較大的前5家跨國公司捐贈金額佔到了56%,如果全年捐贈總額按3億元計算的話,這5家跨國公司平均捐贈超過3000萬元。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我們應當為這些跨國公司為中國的希望工程事業做出的貢獻而感動。我們應當公布這些跨國公司的名字,而不應該讓他們當「無名英雄」。這剩下的1.5億元,如果按中國人口攤下來,人均僅僅一毛錢啊,我們難道不應該為此感到汗顏和羞愧嗎?

據統計,2003年美國人捐贈2410億美元給慈善公益機構,人均善款460美元(合人民幣3818元),佔當年人均GDP的2.17%。而中國2002年人均捐款0.92元人民幣,佔當年人均GDP的0.012%。是的,相比美國的人均財富,我們差距是非常大。但是拿2002年中國人均捐款0.92元和2003年美國人均捐款3818元相比呢?只相當於人家的萬分之2.4啊。從百分之二到萬分之二,中間有近一百倍的差距。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我們既不富且不捐。

目前中國有億萬富翁1000多人,百萬富翁近千萬人,而這富有的20%的家庭則佔有全部收入的50.24%。最新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05年至2008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年增長率將達20%;2015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將突破115億美元,將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由此可見,我國並不缺富人,缺的只是回報社會之心。

無論如何,希望工程一半基金來自跨國公司這一事實,實在令人尷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