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西應縣城佛宮寺內的應縣木塔原名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建於1056年的應縣木塔迄今已有945年的歷史,總高為67.13米,底層直徑30米。塔平面八角形,五層六檐。外觀五層,但是塔內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
塔體結構採用內槽柱和外檐柱構成雙層套筒,在各層以梁架、斗拱相互聯繫,與現代高層建築所採用的「內外筒體加水準桁架」的結構體系極為相似,而且構件間全部以榫卯連結,不用一鐵一釘。
據管理人員介紹,應縣木塔曾經歷過大地震和炮擊,都沒能撼動它。「歷史上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元順帝時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動』。民國時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彈擊中了木塔,雖然損壞了幾根樑柱,但依然沒有倒塌之憂」。
設計精巧
應縣木塔在歷經近千年的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炮擊的重創後,至今仍巍峨聳立,沒有倒塌,專家說,這應該歸功於應縣木塔本身精巧的結構體系、古代工匠對建築材料的精心選擇和當地易於木材保存的獨特氣候,由此保證了木塔千年不倒。
中國文物研究所古建中心人員表示,木塔採用了分層疊合的明暗層結構,用小規格的木料組成宏大的塔身,空間結構體系近似於當今世界上一些高層建築。
選材精良
另外,古代匠師在經濟利用木料和選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也令現代人為之驚嘆。這座結構複雜、構件繁多、用料超過5000立方米的木塔,所有構件的用料尺寸只有6種規格,用現代力學的觀點看,每種規格的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是近乎優化選擇的尺寸。在世界現存古木建築中,形體如此高大、年代如此久遠的古木塔已是孤例。
專家指出,應縣木塔是建築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以及造型藝術的典範之作,是中國古代建築史的一大奇蹟。不過由於上部是彈性的木結構建築,而下面的磚則是剛性材料,因此700多噸的重量全部通過一二層傳到下面,所以下層木材不堪重負,很多如柱頭、房樑等關鍵部位都發生扭曲和斷裂。
塔體扭曲變形 再也不能上人了
木塔雖然沒有倒,但也已經傾斜多年了,早已不堪重負。管理人員說,木塔如今塔體已扭曲變形,並有100餘處殘損,如果再遇大的地震、大風之類的外力,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據瞭解現在每天上塔的遊客,少則100,多則數百,旅遊季節遊客如雲。今年5月開始,遊客只允許上到第二層,一次只能上20人,限時10分鐘,但依觀察執行得並不嚴格。人們來回走動,還會產生震動,對病塔造成進一步傷害。因此遊客上去,只能增加人為破壞的可能。的專家和不少遊客呼籲:這塔,無論如何也不能再上人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千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