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廳組織十萬學生摘棉花惹爭議

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向全疆各地教育部門發文,部署組織新疆大中專院校學生及中小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勞動實踐課---摘棉花。此舉引起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爭議。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新疆每年摘棉花季節都急缺勞動力,雖然每年這個時節都有近百萬名內地勞動力湧入新疆,仍不能滿足需求。龐大的學生隊伍便成為摘棉花大軍的重要補充。據悉,今年新疆預計產棉180萬噸,新疆教育部門將組織近10萬名學生在10月1日前到各棉區參加摘棉花勞動。

自治區教育廳規定,將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效果、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計入學生成績冊,作為升學、升級、獎學、助學和評定「三好學生」的依據。

但這一規定引起不少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的爭議。

一位老教師說,中小學生停課摘棉花沒有任何道理。

一位學生家長說,對「勤工儉學」、「社會服務」和「正常教育教學」的關係,在我國教育法第58條就有明確規定:「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的前提下」進行。

一位新疆大學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去年參加了摘棉花,的確非常苦,自己吃不消。更讓他心裏不舒服的是,聽說學生的拾花價比民工低約15%,「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長時間停課,丟下課本摘棉花,並把摘棉花的成績和升學和評優掛鉤,這實在不妥。」

一位新疆財經學院的老師稱,將學生摘棉花成績作為升學、升級、獎學、助學和評定「三好學生」的依據的規定和做法缺少法律依據。這種規定偏離了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