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核能爭議大,美國總統布希8月上旬簽署國會通過的新能源法案,法案授權未來興建一座新核能發電廠。
布希總統表示,希望在2010年前,開始建造新核能廠。這是美國自1979年三哩島事件以來,第一座準備興建的核能廠,時空相隔已26年。
中國方面,最近有外電報導指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日前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5年學術年會上表示,今後中國將加速多元化能源供應戰略,以天然氣、核能為發展重點,提高它們在國家能源結構的比例。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2004年中國大陸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高達67%以上,一年消耗20億噸;石油進口量1.2億萬噸,對外依存度為35%。去年中國核能發電量為201億千瓦,僅佔總髮電量的0.02%。
檢討各項能源的使用,煤、天然氣、柴油、核能都有侷限性或爭議性。
近兩年來,國際煤價飆漲,主要因為中國快速經濟發展,需求燃料激增,加上中國礦區災變頻傳,供應量相對減少。
煤價節節上漲,讓全世界火力發電廠叫苦不已,業者同時還要面對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以避免地球溫室效應。
天然氣運輸、儲存比較不容易。目前世界各地天然氣發電廠除了本國或鄰國產天然氣,以管線供應外,其他須依賴源源不斷的船運供應,一旦發生戰爭,海上封鎖,或是天候不佳,影響船期,發電很可能「斷了氣」。
至於柴油,是發電成本最貴的一種,而且柴油用在運輸工具、工廠機器設備用途,各國並不將柴油發電當作主力發電。
核電,安全爭議性最大;但比起煤燃料,它比較乾淨,較少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如果使用期限長,發電成本可能是各種燃料中最便宜的一種,目前臺灣台電公司發電成本,就以核能發電最低廉。
國際油價已飆漲到68美元一桶,未來可能到什麼價位很難逆料;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安全需要,不能一日無能源。誰擁有能源,即掌握未來。
全世界經濟發展國家,一方面爭取更多油源,一方面也設法降低對國外油源的依賴,避免「脖子掐在別人手中」,美中兩國積極轉向核能,具有經濟、戰略意義,這項趨勢應值得重視。
(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特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爭奪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