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中國半世紀來的「愛國觀」的變遷
中共對「愛國」這概念在不同階段有其不同含義。在「解放」初一直到文革前,一提到「愛國」這字,就會聯想到華僑、民主人士,即愛國華僑、愛國民主人士,如把從海外回來參加「十一」國慶的一定親昵的稱為「愛國僑胞」,而絕不會把去臺灣參加「雙十國慶」的稱為「愛國僑胞」;相反會稱他們為「反動華僑」、「帝國主義反動派的走狗」。對民主人士也是一樣,跟共產黨走的一定稱為愛國民主人士,也決不會把「右派」稱為「愛國右派」(其實他們中大多數並不反對共產黨)。這裡看到「愛國」有一個標準,即擁護共產黨的、擁護所謂「社會主義」的,就是愛國的,否則一定是反動的。
至於對一般群眾,從來與「愛國」兩字是沒有關係的。共產黨嘛,本來講的是國際主義,有什麼國不國的。按共產黨觀點,人是階級來分的,決不是以國家來分的,到共產主義社會,國家不就消失了嗎?所以共產黨宣傳的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我記得,在六十年代的一天,一個老幹部領導,給我做思想工作,不知為了一件什麼事情,他問我為什麼這樣做?我回答是「出自於愛國」,他當時愣了,半晌講不出話來,我知道,「愛國」這個詞平時很少講,對他講太陌生了。可能他還想:「天下是我們打下來的,你來愛什麼國呢?要愛也得我來愛」。
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文革」。「文革」時期特點是天天除唱「東方紅」外,就是唱「國際歌」。除了海外華僑外,似乎再講「愛國」就是「反動」的了。「文革」中提倡的是「世界一片紅」,「解放全人類」,怎麼還能這樣陝隘的愛一個「國」呢,要入眼世界嘛!所以這一階段誰也不願、也不敢提「愛國」這兩字。
改革開放後,中國要發展經濟,不少方面要與國際接軌(當然不包括民主、自由、人權)。「國家」的地位又被提出來了。一看世界,自己似乎矮了一截,就生怕人家看不起自己。後來,社會主義陣營解體,連原來的「老大哥」蘇聯也已改變了社會制度,更談不上什麼國際主義了。剩下的僅是怕人家說我們「醜」了,所以「愛國主義」的調調又彈起來了,總是懷疑他人有欺侮我們的行動,如阿Q頭上長了癩痢,連有人說「燈炮」、「光」、「亮」也認為是在作踐自己,總得瞪他幾眼,如1999年的美國炸中國南斯拉夫使館事件中國的反應。在中國,特別是那些不知情的年輕人,奮然 來遊行,抗議美國,以示「愛國」。
前幾年,又有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寫了「中國可以說不」等,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聽說售出量是當年的榜首,我想這又走到了「極端民族主義」的死胡同,中共政府對此也睜一隻眼有,閉一隻眼,暫時讓其發展,因為無論如何,他們是吹捧「改革開放」、「吹捧中共的」。
(看中國首發,歡迎轉載,請注名出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