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遇物教儲 ─盛世明君唐太宗治國的故事
太子,又稱為儲君,即皇位的繼承人。對於家天下的歷代王朝而言,力求培養出一個理想的皇位繼承人,無疑是「國之本」。這關係到王朝基業的長治久安。因此,唐太宗對此不敢掉以輕心。李治被立為皇太子後,太宗針對他仁義有餘而剛勇不足的特點,在精心挑選輔佐老師的同時,還耳提面授,親自教誨李治。他「嘗令太子居寢殿之側」,以便父子朝夕相見,隨時監督、教導。太宗改變教育方法,摒棄照本宣科的教條講授,採用「遇物必有誨喻」的生動教育法。如見太子進膳,太宗就教導他說:「農夫一年到頭辛勞,耕耘收穫,種出糧食,我們才會有飯吃。你在吃飯的時候,應該想到稼穡之艱難,這飯食來之不易,推此心去體恤農夫,節省開支,那麼上天必然看你有感恩惜福的智慧而多降天祿,使你常常有飯吃」。如果看見太子騎馬,就教導他說:「馬雖然是畜類,也有感覺,你應當愛惜。你在乘馬的時候,應該想到這個馬的勞苦,馳驅有節,不能用盡馬的全力。上天必然看到你有愛物之仁,讓你富貴,使你能常有馬騎」。看到太子乘舟,就教導他說:「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那百姓就像水一樣,君主就像舟一般,君主有恩德施與百姓,百姓就會愛戴君主;君主若是暴虐不體恤百姓,那麼百姓就會把他當作敵人而背叛他。就好像是水,雖然能載舟,也能覆舟,不能不謹慎啊」。如果看見太子在大樹下納涼,就教導他說:「樹生來就有彎曲的地方,木匠用繩木墨可以取直,做宮室器物之用。人君生長在宮中,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物,一定會有差錯。只有虛心聽取直臣的進諫,才可以改過正身,成為賢明的君王」。
可見,唐太宗既是太子的父皇,又是嚴師,他抓住日常衣食住行的瑣事,寓以深刻的為君治國的哲理,生動活潑,淺顯易懂,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太宗的精心培養下,太子不負重望,即位後遵循太宗的教誨,順應民心,堅持貞觀之治的路線,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貞觀時期擴大,被史家稱為「永徽之治」。這證明,唐太宗找到了合適的接班人,他的言傳身教取得了成功。唐太宗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培養、教育、使用人才的藝術大師。
- 關鍵字搜索:
-
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