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豆腐渣 竟獲魯班獎

被稱為中國建築行業質量最高獎的「魯班獎」,近段時間頻爆醜聞令人心憂。先是1990年獲特別獎的中國體育博物館實際是徹頭徹腳的豆腐渣工程,在使用僅15年後就成了危房,近乎壽終正寢。近日又傳出消息,造價1.4億元的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學樓剛剛摘取「魯班獎」桂冠,就出現了牆面開裂及大面積滲水現象,實驗室的有毒氣體常常排到其他房間。


設計年限為100年的中國體育博物館,以15之齡而早夭;造價1.4億元的北大教學樓,竟連授獎者的臉面都不給,坐在領獎台上連屁股還沒挪,底褲上就露出了難堪的大補丁。連此等豆腐渣工程也能入圍大名鼎鼎的「魯班獎」,假如建築行業祖師魯班先生在天有靈,亦當掩面大哭,變作啼血杜鵑。

筆者無意否定這一工程質量大獎,按照國家《質量振興綱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及評委會的有關評獎細則,「魯班獎」自有一套嚴格細緻得近乎苛刻的驗收審核程序,為何仍不時有劣質工程能夠渾水摸魚撈到大獎?這種怪異現象背後揭出的工程質量管理混亂、評估評獎失准,叫人萬分吃驚。

上述二獎,堪稱「魯班獎」開評史上的兩大敗筆。細究兩項工程,不難看出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典型的獻禮工程。前者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標誌性建築,為了趕在亞運會開幕前夕完工,建築方不惜縮短工期,邊改圖紙邊施工,降低工程質量,以至於建成之初,一下雨就得用臉盆接漏水;後者投入使用於去年年初北京大學校慶之際,僅僅過了幾個月就開始滲水漏水,至今情況越來越嚴重。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兩項工程都是在邊漏邊補中申報國家建築質量最高獎「魯班獎」的,評委會專家只需到現場一眼就能看出端倪,可惜評獎中的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使他們喪失了寶貴的糾錯機會,導致「魯班獎」上錯花轎嫁錯郎,將桂冠戴在豆腐渣工程頭上。

作為一項國家級的質量榮譽,「魯班獎」不該輕易放棄嚴格的評審把關標準,倉促地為某些獻禮工程作錦上添花的「獻禮」。否則聽任這種現象蔓延,讓更多的豆腐渣工程都能通過非常手段買到騙到或者搶到此等頂戴花翎,「魯班獎」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將蕩然無存,甚至變得不名一文。

一個以建築行業祖師名字命名的大獎,誰都有責任呵護這一獎項的神聖純潔。別再讓劣質的「魯班獎」寒磣魯班了,視工程質量為生命的祖師爺可受不起這種不負責任的忽悠!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